宗凌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 400100)
關于骨折病人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觀察分析
宗凌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 400100)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4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階段營養需求,給予相應的營養護理。結果:本研究的240例骨折病人,沒有發生納差以及腹瀉現象,便秘20例(8.3%),腹脹36例(15.0%),經過有效的對癥治療之后得以痊愈。結論:合理的營養飲食能夠促進骨折愈合,同時還能夠減少并發癥的出現,表現出了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骨折病人;營養需求;營養護理
對于機體新陳代謝而言,營養是物質基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病人對營養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骨折病人也是如此。骨折病人受創傷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內營養物質存在嚴重的非正常流失,再加上腸胃消化以及吸收功能的改變,導致骨折病人容易出現營養缺乏的問題[1]。所以,應及時有效地滿足骨折病人營養需求,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鑒于此,本文選取240例骨折病人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措施,現將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就診于我院的24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男、女患者分別為150例和90例,年齡15~81歲,平均(59.5±5.8)歲,住院天數19~93d,平均(33.5±2.4)d,骨折類型及例數如下:1)股骨骨折50例;2)腰椎骨折110例;3)頸椎骨折44例;4)肋骨骨折36例。
1.2 護理
1.2.1 護理人員的知識準備:骨科專業護理人員應接受系統的骨折病人飲食知識培訓,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部位骨折會給病人腸胃吸收帶來何種影響,密切監測骨折病人腸胃是否有并發癥出現,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腹脹、腹痛以及便秘的出現。另外,使用表1了解和掌握患者當前營養狀況。

表1 營養狀態受損評分
1.2.2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重視骨折病人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關護理措施予以及時且有效地解決。具體措施如下: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借助適宜的語言以及行為對病人感受以及認識產生積極影響,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況;對病人術后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予以及時且有效的心理疏導,如介紹一些同類或者相似的成功案例,從而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使其保持比較健康的心理狀態;充分落實家屬工作,借助家庭支持以消除病人負面情緒,改善病人飲食狀況[2]。
1.2.3 骨折早期的營養護理
對于骨折早期病人,應為其提供低脂、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鐵、清淡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適量地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并嚴格控制放鹽量,這是因為鹽會誘發受傷部位發生水腫。青菜、菠菜以及芹菜等均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以及維生素等,而纖維素可以改善胃腸蠕動與促進消化液分泌,從而提升食欲,預防腹脹以及便秘。如便秘嚴重者,還可以添加水溶性膳食纖維;多食用蘋果、香蕉以及草莓等水果,這是因為上述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能夠刺激細胞間粘合物的大量合成,加速傷口愈合,與此同時,還有利于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多食瘦肉湯、魚湯以及小米粥等,這是因為上述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必要物質,能夠對損失細胞產生有效的更新以及修補作用,與此同時,還發揮著參與新陳代謝以及調節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1.2.4 骨折中期的營養護理
成骨時需要先后形成橋梁骨痂、外骨痂以及內骨痂。當骨痂密度和范圍不斷增加時,在排列上則會更加規則,死骨被逐漸清除,而新骨則實現了一個爬行代替的過程,骨髓腔通過骨痂完成封閉,生成一個相對結實的骨性連接。上述過程通常為4~8周,需要成骨以及軟骨細胞的大量增生以及不斷鈣化,而骨的鈣化又需要大量的骨膠原以發揮粘合劑的作用,所以,該階段的骨折病人需要從飲食中攝取足夠數量的蛋白質以及骨膠原,同時考慮到該階段的病人局部腫脹已經明顯消退,疼痛等級明顯降低,情緒相對穩定,已經很好地適應了長期臥床的生活,胃腸功能大致恢復,所以,應要求和鼓勵病人在不影響舒適的情況下多進食,以有效補充早期因為飲食不理想而導致的營養攝入不足以及骨折修復的實際需要。組織修復過程中消耗大量蛋白質,以滿足骨折修復所對應的生化變化以及成骨細胞分泌大量具有無定形特點的基質蛋白多糖以及膠原的實際需求。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對于食欲較好者,在常規飲食的基礎上,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質量,適當多食用瘦肉、蛋、奶、動物肝臟以及新鮮蔬菜等;對于食欲較差者可補充高蛋白配方制劑,還可以添加乳清蛋白粉,這是因為上述物質可以使骨折病人體內生成有助于骨折兩端有效粘合的骨膠質,這對于受損組織修復以及骨痂形成而言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1.2.5骨折后期的營養護理
該期間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開始慢慢增加,在排列上更加規則以及致密,骨折部位開始形成骨性連接,該過程大約維持8~12周。在肢體活動以及負重的影響下,應力軸線之外的各處骨痂開始陸續被清除,骨折痕跡會逐漸徹底消失。該階段骨折病人的病情比較穩定,隨著損傷組織以及血運的有效恢復,骨折部位逐漸生成骨痂。應多補充一些富含鈣、磷以及維生素D的食物,這是因為上述元素是骨骼的重要構成成分,當血漿中上述元素滿足某種濃度要求時,才會使骨折處發生鈣化形成骨痂。維生素D可以促進病人小腸對鈣磷元素的吸收,從而促進骨折愈合。特別是老年骨折病人,由于戶外活動大量減少,通過皮膚而得到的維生素D量相對偏低,不僅如此,其肝腎生成維生素D的能力也呈現出一種下降趨勢,容易遇到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從而限制鈣磷吸收,導致骨質疏松癥,所以,對于老年病人而言,其維生素D每天攝入量建議控制為10ug,要適當超過中年以及青年病人??杉訌姀秃暇S生素和鈣劑的聯合使用。與此同時,避免食用那些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以及竹筍等,因為草酸能夠和鈣反應生成無法溶解的鈣鹽,從而影響機體對鈣的有效吸收,繼而阻礙骨痂的形成。
本研究的240例骨折病人經過科學的營養需求護理之后,沒有病人發生納差以及腹瀉現象,便秘20例(8.3%),腹脹36例(15.0%),均屬于腰椎骨折病人或者頸椎骨折病人,發生之后及時通知醫生,經過有效的對癥治療之后得以痊愈。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導致的骨折,均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與此同時,還有可能影響其正常食欲,從而使得骨折病人的營養出現負平衡問題,繼而導致機體抵抗力和恢復力的逐漸減弱,所以,科學飲食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經過科學的營養需求護理之后,240例骨折病人無一例出現納差以及腹瀉現象,僅出現便秘20例(8.3%)以及腹脹36例(15.0%),經對癥治療之后得以痊愈,由此可見,對骨折患者進行科學的營養需求護理,除能夠加速骨折愈合之外,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表現出了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對骨折病人的飲食計劃進行制定時,應充分結合本人的飲食習慣以及愛好,保證食物的有機搭配,盡量使得飯菜色、香、味俱全,刺激骨折病人的食欲,從而滿足骨折病人機體對各類營養的實際需求,最終促進骨折病人的早日康復。
[1]曾小桃,龍文平.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飲食護理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7)
[2]王淑芹,李天民,蔡文香.營養膳食干預對老年骨折術后病人療效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03:161-162+166.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are measures fracture patients nutritional needs.Methods:240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for the study,combined with the nutritional needs at different stages,to give appropriate nutritional care.Conclusion:240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in this study,no patients developed anorexia and diarrhea,constipation 20 cases(8.3%),abdominal distension 36 cases(15.0%),after timely notification occurs,after an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can be cured.Results:Proper nutrition diet can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but also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showed a good clinical value.
fracture patients;nutritional needs;nutritional care
R47
A
1009-6019(2015)02-0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