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芳
(江蘇溧陽市竹簀鎮衛生院 江蘇 溧陽 213351)
護理干預對中風偏癱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
陳雪芳
(江蘇溧陽市竹簀鎮衛生院 江蘇 溧陽 213351)
目的:觀察并分析護理干預對中風偏癱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8例中風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4例,兩組均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另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組生活質量以及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并對研究結果相關數據作統計學處理。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運動功能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更優,組間差異顯著而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中風偏癱患者而言,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有利于增強其運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中風偏癱;護理干預;生活質量;運動能力
中風患者發病急驟,進展較快,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據統計,約有15%的中風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80%的患者合并嚴重后遺癥,造成了沉重的家庭與社會負擔[1]。本文以48例中風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并分析了護理干預對中風偏癱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間來我院收治的48例中風偏癱患者納入本研究,入組患者病情均與中風診斷標準[2]相符,并經由頭部MRI或者CT等影像學手段檢測確診。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59~79歲,平均年齡(61.4±11.3)歲;其中18例合并腦梗死,14例合并腦出血,8例同時伴有腦出血和腦梗死。按照RevMan5.0軟件生成的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4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相近而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另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情志干預:在訪視過程中中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內心擔憂,并以關懷和同情的態度予以開導,幫助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提出合理化建議,并闡明中醫情志致病這一觀點,告知動怒則易傷肝,導致肝氣上逆,而中風危險性也進一步增加,進而會對治療與康復造成不良影響。(2)疾病信息干預:應明確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關于中風治療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利用圖片或者簡潔明了的語言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患者認識到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激發患者潛能,使之能夠積極鍛煉,加快康復進程。(3)行為干預:應明確告知偏癱可能引發的后果,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應指導患者通過被動性康復鍛煉或者主動性肢體運動來積極應對,例如肌力恢復鍛煉、平衡能力訓練、步行、體位變化訓練、日常生活能力鍛煉與上下樓梯鍛煉等多種方式,患者在行為干預護理下堅持鍛煉,能夠保持血氣通達,氣行絡通,有利于病情康復。此外還應合理給予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注意營養均衡與膳食結構的合理性,盡量以富含維生素、清淡而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攝入綠色蔬菜、新鮮瓜果以及豆奶制品;不可過多攝取鹽分,并禁食肥甘辛辣食物,堅持少食多餐原則。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生活質量以及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運動功能,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 -QOL)評估兩組生活質量[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應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運動量表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評分分別為(30.11±4.95)分、(30.34± 4.27)分;治療后兩組評分分別為(40.74±6.95)分、(60.33±8.48)分。與治療前相比,兩組運動功能均有顯著改善(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更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見表2。
表1 兩組WHO-QOL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WHO-QOL評分對比(±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在中風患者臨床癥狀中,偏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多采取對癥治療偏癱患者,而通過開展護理干預則有利于鞏固療效,加快神經功能恢復。
中風偏癱患者受病情影響而導致運動神經元不同程度受損,要想恢復肢體功能,單純依賴于藥物治療很難收到滿意效果[4]。結合中樞神經細胞生理特點,應采取必要的護理方案,引導患者通過復健運動確保其運動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復,從而使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有所改善。而中風偏癱患者由于長時間活動不便以及生活能力缺失,其心理以及生理層面遭受沉重打擊,其生活質量也因此而下降。所以臨床應針對中風患者早期實施護理干預,以有效預防關節與肢體攣縮,降低肌肉萎縮等各類并發癥發生率,以早期恢復偏癱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可縮短時間,緩解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對于中風偏癱患者而言,情志干預對于其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個性化且富有針對性的情志護理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其樹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主動開展康復訓練。就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Fugl-Meyer運動量表評分以及WHO-QOL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護理干預可改善中風偏癱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中風偏癱患者而言,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有利于增強其運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郭雪梅.綜合運用中醫護理技術對中風偏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2,25(10):110-111.
[2]姚秋麗,鄔繼紅,鄭萍等.點穴方法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和抑郁癥狀的康復效果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5 (10):716-720.
[3]翟景芬.早期針灸聯合康復鍛煉在中風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14-115.
[4]潘潤潔.中藥藥熨配合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對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5,(1):96-97.
R471
B
1009-6019(2015)13-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