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學習上急功近利的思想讓初中學生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數學等科目,他們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部分初中生不重視語文的學習,認為語文課程落下幾節問題不大,即便認真發奮,努力突擊一個月,語文成績也沒見能提高一大截,與平時應付式學習的效果相差不大;加之有的初中語文教師教學不得法,讓學生感覺語文枯燥乏味,找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如何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效,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以身作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所有的初中語文教師都明白,但如何結合新課改的精神貫徹到教學工作中,我認為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語文教學來講,“漁”應該指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和習慣。語文的學習注定是一個長期積累、沉淀的過程,容不得走捷徑、抄近路的心理和做法。在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時,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做好示范效應。
以查字典這一教學活動為例。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講,第一工具書毫無疑問的是《新華字典》,當我給出一個生字詞的時候,有的學生就開始猜釋義,憑借自己模糊的記憶來解釋,回答問題時心里沒底。我經常教育學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圖簡單省事,對于一些重點常見的生字詞和容易用錯的成語,直接跟學生講解,忽略了查字典這一重要環節。對于學生來講,容易養成過分依賴老師的毛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的學生遇到生字就采取“長字讀一半,寬字讀半邊”的錯誤方法,甚至是望文生義。比如文不加點、空穴來風、差強人意等成語,經常被學生用錯。在平常的作文和遣詞造句中,也常有學生犯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錯誤。
勤查字典,教師要帶好頭。盡管很多的字詞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早就了然于心,仿佛查字典是一個費時費事的環節,但我們要認識到帶領學生查字典既是幫助學生養成習慣的過程,也是幫助自己加強記憶的過程。
二、轉變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
著名的教育家荀子在名篇《勸學》中講道:“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初中語文的學習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為了做到這一點,不少的語文教師都反復強調要積累語文知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等,但效果不太令人滿意,學生覺得老師啰唆,即便是積累了一些語文知識,也是在迫于無奈,應付檢查的層面。
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他們都是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理較強。初中語文教學就需要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適當開發一些語文小游戲。比如,我每個月都利用兩節課的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兩次語文知識小競賽。競賽的內容以“歇后語、對對聯、講成語故事、講典故來源、成語接龍”等等,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適當的物質嘉獎,在這種“利益”的驅使下,學生都自覺在課后時間積累素材,不再需要教師整天在他們耳邊重復著發布命令,達到雙贏的局面。把初中語文中學生的心態從“要我學”扭轉到“我要學”,這是一種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模式,也是貫徹新一輪課程改革精神理念的一種體現。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
初中生年幼,心智發育不健全,不少的學生語文基礎薄弱,錯別字在他們的作業中也是屢見不鮮的,有的錯誤他們一犯再犯,讓人感覺沮喪。初中語文的教學需要他們配合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好的心態,戒驕戒躁,方能在講臺上不亂方寸。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要不斷反思自己,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也親身感受到語文教師的努力,從而緊隨教師的教學步伐,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我認為初中語文的教學心態應當是欲速則不達,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只要教學工作每天取得一點點小進步就夠了,不可苛求過多。重在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和好做法,看到學生緊緊圍繞在語文教學周圍,這便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肯定。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思想觀念,立足于語文學科特點,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欣賞和贊揚的眼光看待學生,改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永康明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