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萍 石秀芳
(溧陽市檔案局,江蘇溧陽,213300)

99歲抗戰老兵孫恒之
抗戰全面爆發后,溧陽的熱血青年踴躍報國,積極參加抗戰,有的參加新四軍,有的參加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犧牲和貢獻。據有關方面統計,溧陽目前健在的抗戰老兵有37位,今年99 歲的孫恒之就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溧陽南渡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石振民于今年5月剛剛去世,終年100歲)。
孫恒之,1917年2月8日生于江蘇溧陽,年近百歲高齡,身體健康,記憶清晰,思維敏捷,精神矍鑠。每當有人找到他了解當年情況時,孫老總是很激動,詳細而生動地講述當年的戰斗經歷,講述當年他和戰友如何在槍林彈雨中沖鋒殺敵。至今他還能說出與日寇血戰而倒在戰場上的許多戰友的名字,也能描述每次與日寇血戰的時間和地點。他親手繪制了一張自己的軍旅征戰圖,詳細標注了參軍、參加蘭封會戰、參加武漢保衛戰、進中央軍校、參加遠征軍、參加騰沖戰役、戍邊新疆的從軍路線。
張恒之早年就讀于溧陽書院小學,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溧陽同濟中學。1937年底,孫恒之到江西,1938年在南昌參軍,編入國軍61 師,同年5月參加蘭封會戰,10月參加武漢保衛戰,至襄樊整訓后赴韓城防守黃河。1940年1月,孫恒之考入中央軍校西安分校(七分校)16期步科,畢業后分到重慶,再輾轉到昆明,參加遠征軍、騰沖攻堅戰,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血與火的拼死搏殺,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志氣,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在孫老的記憶深處,最難忘的是1944年的騰沖戰役。守軍是日軍步兵第148聯隊藏重康美所部等約7000人,攻擊部隊為中國遠征軍霍揆彰率領的第20 集團軍。在這場歷史罕見、空前殘酷的戰役中,孫恒之任預備第二師第五團重機槍連連長。孫老回憶道,攻打騰沖,前后打了三個多月,戰斗十分慘烈和殘酷,他們第五團從城西北角攻入城西,團長李頤在占城前兩天的督戰中犧牲了,他的副手周楠副連長和很多班長、排長都犧牲了,他是看著他們犧牲的。李團長當時就被國民政府追授少將軍銜。巷戰一個多月,城里到處可見血肉模糊的尸體,胸前中彈的、背后中刀的、被炮彈炸死的、雙方扭著脖子倒在一起的、彼此把刺刀刺進對方胸膛的……騰沖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浸染過了。騰沖城攻下來時,自己的機槍連120 多名指戰員只剩下40 人。城里到處是燒焦的尸骸、彈殼、冒煙的斷壁殘垣,房屋破壞殆盡,滿目瘡痍。
老人說,他在有生之年很想去騰沖看看犧牲的戰友。聽說政府已在這些犧牲的戰友們原來陵墓基礎上,又進行了修繕和保護,所以,只要還能活動,總想去看看他們。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孫恒之、趙敬和夫婦也迎來了他們結婚70 周年——白金婚之年!
在極其慘烈的騰沖戰役中,身為機槍連連長的孫恒之不但隨部隊奪取了騰沖城,而且也收獲了愛情。整個戰役結束后,孫恒之所在部隊在騰沖休整期間,高大魁梧、英俊帥氣的他認識了騰沖當地的小學老師趙敬和,獲得了她的愛慕,并于翌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在騰沖部隊駐地營房舉行了簡樸的婚禮。當時孫恒之28歲,趙敬和21歲。
趙敬和跟隨孫恒之從云南一路來到溧陽,從來沒有抱怨過。這對夫婦一起在溧陽默默無聞地生活了60 多年,始終相愛相守,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共渡苦難。

孫恒之趙敬和夫婦1947年在沙市軍部合影
孫老夫妻有二子二女,二老對當下的生活很滿足:“和以前的日子相比,已經覺得很滿足。每到節日,領導看望,政府發補貼。年紀大了,對物質方面沒有過高的要求。真的知足了,老天對我們不薄了,經歷了那么多風風雨雨,我們都一起走過來了,現在依舊健康地活著,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孫老說,他們夫婦能活到今天已高齡長壽,相當不容易了,比起犧牲在抗日戰場的諸多戰友,不知幸運、幸福多少倍了。
1949年12月,孫恒之所在的124 軍在四川起義,當時他任中校參謀,起義后經成都、天水,駐守新疆。1951年初,孫恒之謝絕了部隊領導的挽留,解甲歸田,帶著妻子趙敬和回到了闊別14年的老家溧陽茶亭鄉下坊村。回家不久,鎮壓反革命運動掀起,他被溧陽法院以反革命罪判處管制,他們保存的資料,包括立功喜報、軍功章、委任狀、照片、證件等都沒有了。1980年他被摘除了反革命帽子。1985年4月溧陽法院撤銷1951年管制判決,以起義人員對待他。8月,南京軍區向他頒發了《起義人員證明書》。1989年1月,黃埔軍校同學會向他頒發黃埔同學證件。
老人在部隊起義時是中校參謀,相當于現在的團級干部,回家后就是種田當農民,不僅沒有了相應的待遇,而且還經受了磨難。經歷過槍林彈雨、浴血奮戰的人,再歷經艱難困苦,都能淡然平和面對。也許是有良好的心態,孫恒之夫婦才健康長壽。
溧陽抗戰老兵孫恒之的經歷和事跡,從2011年開始就被國內多家媒體、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專家學者采訪報道,特別是2013年民政部對抗戰老兵實行優撫政策以來,這對溧陽抗戰夫婦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和關愛。2011年4月22日《老年周報》以《金戈鐵馬鑄就恩愛》為題對他們進行了專門報道;2014年4月,中國鐵血網上有一篇知名撰稿人寫的《血戰騰沖,訪黃埔抗戰老兵孫恒之》;云南電視臺《最后的抗戰老兵》攝制組千里迢迢趕來溧陽,拍攝這對抗戰老英雄夫婦;二戰中印緬戰場知名研究學者李正給孫老夫婦來信,并從家鄉騰沖寄來當地有名的土特產臘腌菜和干腌菜,讓趙敬和激動不已。
2014年9月,溧陽市領導看望了孫老,民政部門給孫恒之等原國民革命軍抗戰老兵每月發放2050 元的生活補助,社會愛心人士絡繹不絕看望孫老夫婦。老人很欣喜,當場拿出紙和筆,寫下了由衷的感激之語:“感謝社會各界對我抗戰老兵關懷。謹此致禮。孫恒之。”

有關方面贈送給孫恒之的紀念章和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