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張曼?時耀敏?黃娟
摘 要:建立現代新型大學制度,完善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是當前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改革升級的迫切要求,切實承擔起培養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需要的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關鍵。高職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類型,使得學校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不能僅僅依附于普通高校的相關研究進行。高職院校真正建立起符合自身特點的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不僅實現了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要求,“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
1 前言
職業院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通過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完善,在優化學校的治理結構,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上期望取得了明顯成效。 高職院校的發展應以創建國家特色院校為主線,以提高人才質量為核心,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突破口,大力加強內涵建設,創建特色,打造品牌。通過強化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形成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主動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積極跟蹤當地經濟產業戰略布局,深化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搭建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平臺,解決高職院校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的問題,多層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后續發展能力,加大社會服務力度,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2 強化頂層設計助推人才培養的模式
高職院校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辦企業需求的大學”的辦學理念,以遠程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為路徑,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文化塑校、人才強校,努力建設一所立足當地、面向一線,具有遠程教育辦學優勢,職業教育辦學特色,服務終身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大學。
在發展的過程中,加強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深耕校企合作產業基地建設,尋求共贏新機遇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高職院校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聯動合作多贏新平臺,多層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一次有益探索,從而建立有行業背景、產業支撐、市場導向的專業和專業群,打造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和育人特色,提高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更好的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作用。
推動院系組建眾多企業共同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院系的專業建設、教學計劃、實習實訓、校企合作等事宜進行建設指導,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局面。此外,圍繞學校長遠發展的目標,創新“目標共同定、資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責任共同擔”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深入探索人才培養過程的三個“三融合”,即三段能力(通用、專門、綜合能力)的融合;三種評價方式即學校考評、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的融合;三種學習環境(課程學習、職場學習、網絡學習)的融合),以此探索建立現代新型大學制度為契機,致力于通過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完善,創新“兩平臺,五共同,三融合”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1]。
3 助力內涵提升引領改革的“維度”
高職院校應在政府的統籌下,聯動企業、行業等創新“目標共同定、資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責任共同擔”的“五共同”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以此在專業建設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主體辦學、多渠道投資、全方位、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增強辦學活力[2]。“五共同”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激活了校企多方位合作的發展潛力和后勁,多角度、全方位促進政行企校合作發展,互利共贏。
將學生實訓、實習按車間與崗位要求實施,使學生在校內就能感受企業和車間氛圍,按崗位要求進行匹配操作。同時,在人才共同育環節,企業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招生就業、課堂教學、頂崗實習、教學評價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將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積極推行訂單培養。
4 筑牢根基夯實人才培養的“寬度”
高職院校應始終把學生潛能的激發、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學生發展的基點,全方位打造學生成就職業理想的立體平臺,將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成為夢想騰飛的動力之源 。
學院在新的體制機制下,按照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的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管理制度和評價方式,形成“三個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個培養的周期內,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分為基本能力、專門能力、綜合能力三個層次,按照由低級到高級,單一到復合,通過課堂的講練結合、職場的工學結合、網絡在線的自學等學習方式,同時融入學校考評、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培養高素質技術高技能人才。“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學校教學和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大力探索創新實踐,以任務引領和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參照行業企業技術標準,由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改革教育教學內容、開發實訓設備、編寫校本教材、建設實訓實踐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
在三段能力融合環節,通過“通用能力+專門能力+綜合能力”的深度融合中,從而達到培養過程的階段性,技能培養的遞進性和教學管理的靈活性[3]。在學生評價環節,推行三種評價的融合,解決了評價單一的瓶頸。學院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建立學校評價、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以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考試效果分析為重點的考核評價改革,形成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性考試與總結性考試結合,筆試、口試與答辯結合,職業素質考核與職業技能考核結合、參加職業資格鑒定考核、參加技能大賽等開放的、多元的考核評價體系。在三種學習環境的融合環節,實現了課堂教學環境,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融合;在網絡教學環節,是建設混合學習模式課程資源的融合,以多種教學模式,實現網絡與現實、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學院還積極發揮技能大賽引領作用,堅持“以賽促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原則,創新構建職業技能競賽引領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5 小結
針對于現在生源越來越緊張的高職教育,怎么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兩平臺,三融合,五共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探索,無疑是最響亮的回答: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激活各方發展活力。短短幾年,學院緊緊把握時代歷史機遇,“升級”高職教育前行新平臺,以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為主線,以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始終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質量發展、創新發展道路。
通過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建設,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國家骨干高職建設為主線,以新型大學建設為目標,以改革創新促進學院全面發展,以校企合作、創新體制機制增強辦學活力,以服務區域經濟彰顯辦學特色,以內涵的全面提升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努力辦好特色顯著、教育教學水平高、社會競爭力強的高等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水國,李公春,孫洪勤. 創新辦學體制機制 增強高職辦學活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3,23:50-52.
[2] 崔奎勇. 高職院校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探究[J].職業時空,2012,8(1):3-4,9.
[3] 季緗綺. 以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為切入點推進校企合作育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10,3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