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毓
摘 要:音樂是以聲音為表現手段的一種形式,有著與自然界的其他聲音不同的一些特點。同時音樂更是最擅長于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教育者要準確把握高職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在講課過程中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效結合,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不斷探尋最佳方法。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多元化;教學模式;音樂素質培養;審美
1 大學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音樂是一門藝術,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音樂注重欣賞,是情感體驗和感情交融的過程。所以,在現代的高校的音樂課程中,更注重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更注重大學生藝術社團和院校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多樣的音樂教學形式不僅促進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質。
開設音樂欣賞課可以在各方面對大學生的修養和精神層面得以全面的提升。音樂教育作為現在最有感染力和最通俗化的藝術方式,?對培養大學生生活的藝術、個性的建構和創造力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在愉快中學習音樂是美的,音樂的美使人振奮、愉快,還能使人忘記煩惱和憂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對學生樂觀情緒的培養、堅定意志力的形成和奮發向上精神的樹立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說,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影響欣賞者的內心世界,陶冶人們的情操,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2 大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狀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力還比較單一,還有一些高職院校不夠重視,甚至是減少課程或不開設音樂課的現象,雖然很多學生都是從小學就開始接受音樂教育,但是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底子薄、知識匱乏、鑒賞能力差。一般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卻不喜歡上音樂課!主要因為:
一是學生態度不端正;
二是教師的教法或課堂教學條件不足;
三是在職業教育就業的壓力下,來自學校“主課”重要觀念的影響。
四是大學生的音樂教材起點很高,內容廣泛,比如在聲樂、樂曲指揮、外國著作等方面,讓大學生直接接觸比較困難的內容,使之產生畏難情緒,這對教學都是不利的。
另外,大學生都是年輕人,他們喜愛社會流行音樂,而音樂教材中規定的曲目都是選自國內外經典歌曲,使學生們對教材內容不感興趣,于是就出現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愿意上音樂課的現象。
3 如何在大學音樂欣賞課中展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欣賞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求,教師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向大學生講解各種風格的樂曲。如果音樂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欣賞喜好,仍然按照陳舊老套的課堂教學模式灌輸給學生,只注重對音樂作品講解和播放,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方向和接受能力,久而久之便會使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開始逃避這種枯燥的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方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從一些學生喜愛的歌曲入手,側重于國內作品欣賞,并采用多元化教學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力和審美力,陶冶和感染學生的心靈,構建和諧生動的音樂課堂并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3.1 突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類的大學生人文素質都相對偏低,這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要想讓這些學生也能盡情享受音樂的美感和對學生自身的幫助,那么,突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就非常重要。在現代音樂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能為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并保持一種環境,為大學生營造一種能動的具有創造性的審美活動,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只是在審美過程中完成,音樂教師要鼓勵學生不受形式的約束,不受他人的影響,真實地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觀點、思想和情緒。
選擇一本難易適中的教材也很重要。除了正規教材之外,拓展和補充教材等內容也很重要,如果整個教學團隊能夠多元化,那么既可以發揮不同專業音樂教師的所長,以固定的教材為中心,重點拓展和補充欣賞相關音樂專業的音樂作品,還可以適當選擇部分作品現場演示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2 豐富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形式
在教學中,適當地安排一些流行歌曲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歌曲。比如現代流行歌曲中的《盛夏的果實》、《天亮了》等,在歌詞中能夠體會到人的多種情感。這些歌曲都是大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歌曲,學生表現非常熱情,甚至課余時間都會反復體會,同時有助音樂教學的再進行。單單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愛是不夠的。現代的高校中,學生社團活動非常豐富,開展音樂社團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很好的補充。比如合唱團、舞蹈隊、樂器團等,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發揮積極補充作用。高校內組織的各種晚會也是一種很好的音樂教學形式,從晚會的籌備、進行一直到結束都需要學生的參與,不管是參加演出的學生還是籌備工作的學生,都被晚會全過程的音樂感染著。
3.3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拓展學生想象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課堂廣泛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創設出的課堂情景,多層次、多維度地展現了教學內容,它調動起了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刺激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知器官,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當多媒體資源運用到音樂欣賞課上,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到歌手唱歌時的動作、表情、儀態和形象等,學生可以學習或是模仿;更可以把自己的演出播放出來自己反復的欣賞和再提高。事實說明,動態教學要比單一的靜態教學要豐富的多,通過圖片、動畫、音頻視頻能夠直觀、動態、形象準確地講授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大學音樂欣賞課是一項素質教育,不容忽視更不能放棄。畢竟大學教育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及審美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既然有那么多的大學生喜愛音樂,那為什么不重視大學的音樂教育呢?高校的音樂課需要更靈活、更豐富的教學手段,打破現有的音樂課堂模式,喚起新形態的大學音樂課堂,逐步塑造大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及幫助他們形成科學的、健康的、樂觀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