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漪
摘??要:當今,女性出鏡記者在現場報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現場報道中,女性出鏡記者通過獨特的話語表達,細膩的情感流露,和對細節的敏銳捕捉,提供了現場報道的一種別樣選擇,同時也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的新聞感受。女性視角在新聞現場報道中所展現出的特色,主要包括:女性的細膩敏感特質使女記者在現場報道中更具有觀察力;女性對細節的捕捉運用能力使現場報道具有更強的新聞感受力;女性生動、感性,貼近視角的表達方式,使現場報道更具感染力;女性報道中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使現場報道更具溫度;女性對非語言符號的運用使現場報道的力度倍增。本文通過對現場報道中的女性角色和報道特色的分析,充分展示和肯定了在新聞傳播實踐中,女性記者所體現的地位和作用。
(四)人文關懷中透出女性的溫度
新聞現場報道中人是主體,報道者、被采訪者、新聞事件中的人物都是新聞報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女性出鏡記者,性別賦予了她一種天然的優勢,相比男性,在一些軟性話題的新聞現場,她們更關注事件中個體的命運,更容易體會到新聞人物和受眾的心理,特別是對弱勢群體或者需要保護的特殊群體的報道時,會更加注重從拍攝畫面及報道角度和內容上保護被訪者的隱私。在新聞現場,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什么人都可能遇到,給赤身裸體的瘋女人披上衣服,安撫悲痛欲絕的受傷民工妻子,也許只是一個握手,一個擁抱就會讓我們的新聞報道更有溫度。例如:閭丘露薇在對馬航失聯客機事件的報道中,馬航飛機事件中的中國家屬一抵達吉隆坡,就受到媒體們的追堵,這讓很多家屬反感。但閭丘露薇考慮到在整個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人,和飛機一起失蹤的人,這些生活在等待和煎熬中的人,他們作為家屬的感受。因此,她們團隊一直保持對家屬的關注,并對一個馬來西亞乘客的家屬作了專訪,請這名父親講述他在飛機上的兒子的人生,兒子的愛好,兒子的生活,兒子的心愿,使電視觀眾看完這些有關生命的故事,不由自主地想要去關心他們的命運,能夠快點聽到他們的消息。通過報道,讓人們會對一群陌生人的遭遇保持關注,并通過這種關注,讓事件的當事方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給予家屬以最大的慰籍。
(五)非語言符號更容易為女性所運用
非語言符號主要指表情語言、服飾語言、體態語言三個方面,它傳遞給大眾的信息是用語言或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也是對有聲語言的有益補充。女性比男性更易于微笑,眼神的互動與交流已經成為女性出鏡記者非語言符號中使用最廣泛的手段。無論是現場觀察,或者是對著鏡頭報道事件,出鏡記者的眼神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甚至有時候面對被采訪者,眼神的交流還可以起到引導采訪進程,安撫被采訪者緊張情緒的作用。央視《新聞調查》的著名主持人柴靜曾不止一次地報道過矛盾尖銳的社會問題,但她在每次面對鏡頭時,都聲音柔和,神情淡定,貌似波瀾不驚,但背后卻蘊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例如:在一次環保事故的報道中,柴靜笑著問“你可以面對我們的鏡頭保證,海正目前的排污指標是基本合格的”。雖然她的眼神是溫和的,但是她問出的問題,卻讓違法違規的受訪者冷汗頻出。有人曾作過統計,在124次采訪中,柴靜曾116次笑著問出了2320個尖銳的問題。這種冷靜、客觀、平衡的女性報道風格,不僅能夠讓當事方對問題的處理和想法在鏡頭前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還會給觀眾帶來一種特殊的心理震憾。
女性出鏡記者在服飾語言的運用上明顯比男性出鏡記者有更多機會和條件,她們往往會根據新聞事件的主題和要求選擇相應的著裝,恰當的服飾選擇會為現場報道錦上添花。比如:筆者曾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現場報道,當時考慮選擇的就是深色外套,再在胸前配飾一朵小白花,更能表達一種莊嚴肅穆的情緒。而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做現場報道,內容輕松的,選擇穿著當地少數民族的服裝,則可以拉近和當地人的距離,使出鏡記者的親和力倍增。
在當今新聞報道中,女性已經越來越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以往那種被視為熒屏“花瓶”的觀點不再符合現代新聞報道的實際。恰恰相反,在現場報道領域,女性出鏡記者正自覺或不自覺地發揮著女性的優勢,不僅有效填補了男性出鏡記者報道的不足,而且能使觀眾更加全面、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本身,女性在新聞傳播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越來越多的受到正視和重視。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