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玉 王大廣 陳羽佳 徐越超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胃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烏司他丁對老年胃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的影響
徐信玉 王大廣 陳羽佳 徐越超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胃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 探討烏司他丁(UTI)對老年胃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術患者48例,隨機雙盲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4例。試驗組在手術當天至術后第6天,每次給予UTI 1×105U 靜脈滴注,3次/d;對照組以等量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所有患者在術前1 d及術后1、3、5、7 d空腹抽血檢測白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C-反應蛋白(CRP)水平,并進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評分。結(jié)果 兩組患者術后IL-6、TNF-α、CRP、SIRS評分在術后1、3、5、7 d均較術前明顯升高(P<0.05)。試驗組在術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在SI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老年胃癌患者術后存在炎癥反應,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術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濃度,減輕炎癥反應。
烏司他丁;胃癌;炎癥反應
目前老年胃癌患者所占比例逐漸升高。老年腫瘤患者常合并有營養(yǎng)不良、貧血及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手術、麻醉創(chuàng)傷更能降低術后免疫功能,引起全身炎癥反應更為明顯。炎癥反應是由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 (IL)-1、IL-6等以及其他炎癥介質(zhì)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復雜病理生理過程。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炎癥或組織損傷時會升高,疾病得到緩解時又能迅速恢復正常〔1〕。烏司他丁(UTI)作為一種廣譜酶抑制劑,在臨床上已應用多年。它能降低炎癥因子如 TNF-α、IL-6、IL-1 等的水平〔2,3〕。本研究觀察UTI能否減輕胃癌患者術后的炎癥反應及其對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隨機雙盲方法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因胃癌行胃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納入標準:年齡60~75歲,全部病例經(jīng)病理證實均為進展期胃癌并可行根治性手術切除。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齡(68.42±3.83)歲,手術時間(198±50.28)min,術中出血量(154±110)ml,給予UTI 10萬U+0.9%氯化鈉溶液20 ml,靜脈推注,3次/d,連用6 d;對照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67.17±3.75)歲,手術時間(202.3±47.2)min,術中出血量(160±95)ml,給予0.9%氯化鈉溶液20 ml,靜脈推注,3次/d,連用6 d。實驗組與對照組余治療方法相同。兩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檢測項目及方法 TNF-α、IL-6、CRP測定:兩組患者均于術前1 d和術后1、3、5、7 d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液。于我院腫瘤中心利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檢測血清TNF-α、IL-6濃度。于我院檢驗科采用全血快速CRP分析儀檢測血CPR濃度。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評分:兩組患者均于術前1 d和術后1、3、5、7 d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按SIRS評分標準進行評分:①體溫> 38℃或<36℃;②心率> 90次/min;③呼吸頻率>20次/min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4.3 kPa;④外周血白細胞> 12×109/L或<4×109/L 或未成熟粒細胞>10%。上述4項診斷指標中符合1項為1分,累加計分為SIRS評分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
2.1 兩組IL-6、TNF-α、CR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血清 IL-6、TNF-α、CRP水平在術后1、3、5、7 d均較術前明顯升高(P<0.05),試驗組在術后第1、3、5天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1 d與術后1、3、5、7 d血清IL-6、TNF-α、CRP水平
與術前比較:1)P<0.05
2.2 兩組SIR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SIRS 評分在術后 1、3、5、7 d均較術前1 d明顯升高,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SIRS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1 d與術后1、3、5、7 d SIRS評分比較
胃癌根治術對于老年患者而言是一種較大的創(chuàng)傷,手術創(chuàng)傷可激活人體內(nèi)參與全身炎性反應的多種炎性反應介質(zhì),造成細胞因子瀑布樣級聯(lián)反應和白細胞過度激活,加重機體各臟器的損傷,甚至引發(fā)SIRS〔4〕。盡快控制患者術后過度的炎性反應,對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很重要意義。
UTI為新鮮人尿中提取出的一種能抑制多種蛋白水解酶活力的糖蛋白,消除半衰期約40 min,屬蛋白酶抑制劑〔5〕。具有抗炎、減少細胞與組織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與組織灌注、穩(wěn)定溶酶體膜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最早被應用于臨床治療急性胰腺炎,近年來又被廣泛應用于體外循環(huán)、急性肺損傷等的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療效〔6,7〕。有研究報道它還能阻斷過度的炎癥反應,能降低炎癥因子如 IL-6、IL-1及TNF-α等的水平〔2,3〕。
血清IL-6的水平是一個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手術損傷越大,持續(xù)的時間越長,IL-6的釋放就越多,IL-6可引起內(nèi)毒素的釋放,激活補體或細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癥反應〔8〕。TNF-α是一種有多種活性的細胞因子,在創(chuàng)傷、感染、自身免疫性、腫瘤等疾病時,血清濃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水平的TNF-α可刺激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等分泌致炎細胞因子。通過細胞因子網(wǎng)絡刺激和誘導其他細胞因子的合成和釋放,影響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致免疫功能紊亂,同時可引起全身炎性反應。CRP對于疾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其濃度上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癥或組織損傷的靈敏指標,是判斷健康或疾病的重要提示〔1〕。
本研究證實老年胃癌根治性手術患者,術后1 w內(nèi)血清多種炎性反應介質(zhì)濃度明顯升高并維持在高水平。UTI能減少術后促炎因子的釋放、減輕胃癌患者手術后應激損傷,有助于患者安全平穩(wěn)地渡過圍術期。未應用UTI組患者在術后1 w左右可通過自身調(diào)節(jié)而基本達到控制自身炎癥反應目的。本研究可能是由于機體應激反應過于機制復雜,不但與致炎因子有關,還與體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交感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腦垂體、腎上腺軸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作用相關,UTI對這些方面影響有限。
1 章谷生.將CRP的實驗室數(shù)據(jù)更好地轉(zhuǎn)化為臨床可用的信息〔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14(5):257.
2 Matsumi M,Mizobuchi S,Kaku R,etal.Changes of urinary tripsin inhibitor in blood and urine,as well as serum cytokines in 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J〕.Masui,2003;52(3):251-6.
3 Aosasa S,Ono S,Mochizuki H,etal.Mechanism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rotease inhibitor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production of monocytes〔J〕.Shock,2001;15(2):101-5.
4 余劍波,姚尚龍,袁世熒.大中型手術期間應用烏司他丁對機體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3;10(1):85.
5 Inoue K,Takano H,Yanagisawa R,etal.Protective role of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in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J〕.Exp Biol Med,2005;230(4):281-7.
6 Masuda T,Sato K,Noda C,etal.Protective effect of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on myocardial mitochondria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perfusion〔J〕.Crit Care Med,2003;31(7):1987-92.
7 王曉琳,張 宏,劉 榮,等.烏司他丁對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3;15(7):432-4.
8 Jawa RS,Anillo S,Huntoon K,etal.Interleukin-6 in surgery,trauma,and critical care part Ⅱ:clinical implications〔J〕.J Intensive Care Med,2011;26(2):73-87.
〔2014-05-16修回〕
(編輯 袁左鳴)
徐越超(1964-),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徐信玉(1987-),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R735.2
A
1005-9202(2015)12-333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