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卿 李娜
【關鍵詞】 數字圖書館;家校協同;教育模式;必要性;轉變觀念
【中圖分類號】 G2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027—01
一、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周的紐約時報所包含的信息量將是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的信息量,我們該如何存儲這些信息,有人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的概念。用戶則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地訪問它,以獲得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儲和用戶訪問不受地域限制。
世界各發達國家正在用數字圖書館的建立悄悄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置身于一個更加開放、便捷、多樣的世界之中,進而改變了我們教育的方式和思想。那么,我們對于基于數字圖書館的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究則顯得非常重要。
二、家校協同教育的必要性
我們傳統的家校互動一般就是指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活動。一般常見的方式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教師與家長甚至常常站在對立面。問題的關鍵往往在于家校雙方溝通不夠。于是,關注教育中真正的主體,提倡真正的家校協同教育,家校雙方都向正確的教育理念靠攏是我們當前教育面臨的巨大考驗。為此,我們要加快實施家校協同教育,打破原有模式,開創在新形勢下的家校協同教育新模式。
三、如何構建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新模式
1.什么是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是一種建立在現代化數字圖書基礎之上的家庭與學校溝通教育學生的新事物。它主要以網絡化的數字圖書館為信息依托,以教育學生為目的,以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協作教育為主要方式。
2.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的特點。數字圖書館不但讓我們擁有了一個浩如煙海的資源庫,更重要的是因為其網絡化的特性,使這種新型的家校協同教育具備了特有的優勢。它具有以下特點:對等性、平等性、交互性、自由性和豐富性。
3.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模式。家校協同閱讀教育通過教師、家長、學生三方的協同、合作的閱讀,使家庭與學校建立相互影響的教育聯系。新型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模式共由六個步驟組成。第一步:確定目標。第二步:選擇材料。第三步:閱讀材料。第四步:交流指導。第五步:反饋調查。第六步:設計活動。
4.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的思考。
(1)教育設備及教育技術的普及問題。在我校所處的中國西部地區,經濟上、觀念上都屬于落后地區,教育經費還非常有限,雖然我校地處省城,但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還是有部分家庭因為經濟問題無法參與其中,而學校也無能為力,這個問題的解決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一些大企業本著反哺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一些資金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的教育設施及環境,協助政府培訓更多的教師或教育者。
(2)所有的教育者或學校都應該及早轉變觀念。未來的教育是面向現代化的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為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有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加緊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加快和世界交流的步伐,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學校要為新的教學創新提供幫助,為發展每一名教師和學生考慮,提供指導、教育、培訓的力度和頻度。
(3)教育模式的創新要以教學效果為前提。教育模式的創新不是辦一臺熱鬧的晚會,它將指導學生長期的學習生活,也會對教師的教育理念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任何形式的創新都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主要目標。為此,在整個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要善于運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不斷衡量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得失,多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思路。
(4)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鍛煉出來的。作為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督,但也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要敢于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進行創新,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而不是教師束縛下的操作員。
面對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時代的社會巨變,教育絕對不能止步不前,要充分利用社會的資源完善學校的教育,這種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家校協同教育新模式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但它必將迎來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為我們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