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堯
【關鍵詞】“文道結合” 語文課堂
拼音 識字 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29-02
“文道結合”,顧名思義,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冬F代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程》指出:“未成年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痹谛W階段,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語文教育教學要遵循“文道結合”的思想,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從識字、閱讀到作文教學等,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學科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還應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滲透,把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優秀思想品質傳輸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思想的啟迪。為此,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優勢,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以文育德的教學目標。
一、在拼音教學中滲透德育
拼音教學是小學一年級上冊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就課程安排來說,這部分的教學課時不多,但掌握好拼音是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關鍵。教師可以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素材,有效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并與德育連接起來,不失時機地上出一堂活躍、深刻而充滿思想感情的拼音課,實現“文”與“道”相結合。那么,如何在拼音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教師可以利用拼音的讀音規律編一些德育順口溜,把德育與拼音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j”“q”“x”和“ü”相拼,“ü”上兩點省去的規則時,教師可編順口溜展開教學:“小ü小ü有禮貌,見j、q、x就脫帽。”再如教學韻母“ui”“iu”的標調規則時,也可以編這樣一個故事:“u”“i”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他們玩起游戲輪流當哥哥。但不管輪到哪個當哥哥,他們都很照顧弟弟,都把帽子(聲調)讓給弟弟戴。因此,帽子總是會戴在弟弟的頭上。在有趣的順口溜和編故事環節中,學生們不僅對拼音記憶深刻,掌握了拼音拼寫規則,也學會了與人和睦共處的道理。
二、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識字教學中,當涉及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或者相關要求時,教師要讓學生聯系生活來認識和掌握生字,這樣,學生就會對認字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教給學生正確識字方法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過程。比如教學“吃”字時,從字形來看,一個“口”加一個“乞”,如同一個人張開口去乞討。在課堂上,筆者是這么講的:“大家在家里是不是用乞討的語氣來找吃的呀?我看呀,有不少同學會是這樣,餓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叫‘媽媽我餓了‘奶奶我餓了‘我要吃飯?這不正是一種乞討么?”學生聽了都止不住笑了起來。筆者接著說:“我們不能乞討來吃啊,要學會自己去‘吃。當有好東西時要學會先讓著長輩和別人,先人后己,懂禮貌。當別人請你吃東西時,要學會禮讓。在吃上,不要見到好吃的就先下手為強,如果是這樣你的行為就如同吃的形狀了——張開口乞討來‘吃?!边@樣教學,學生在習得“吃”字的同時,也掌握了基本的行為規則。又如在教學“吻”字時,有的同學在座位上暗暗地笑起來,這是因為六年級學生對這個字有了一定的理解。筆者不動聲色地提問道:“媽媽吻過你嗎?”大多數學生都舉起手。筆者接著說:“這就是親人對你的愛?!痹S多學生都微笑著點點頭,“吻”這個字讓他們聯想到了溫馨的畫面。筆者接著問:“你注意到‘吻這個字是由哪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嗎?”學生答:“由‘口和‘勿組成?!惫P者說道:“‘口和‘勿說明口不能亂吻,否則別人會認為你不正常。如果亂吻,搞不好還會得傳染病。”同學們都笑了起來。學生不僅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還真正理解了“吻”的含義,知道“吻”也是要有禮有節的。這樣教學,學生進行了行為方式的滲透教育,教學把“文”與“道”相連,可謂一舉兩得。
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育人的素材,有的反映了人的高貴品質,有的滲透了環境保護的內容等。教師應本著“文道結合”的教學理念,挖掘課文中蘊含的育人素材,使學生從小學會做人、做事,從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講述了姥姥以剪紙表達對“我”的疼愛、呵護以及牽掛。學了課文后,學生沉浸在濃濃的祖孫情之中。這時候,筆者適時在屏幕上打出這樣一段文字:“也許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令人嘖嘖稱贊的一手絕活,但是他們都有著和文中姥姥一樣的愛我們的心,也許是端了一碗熱湯給你,也許是在風雨中為你撐起一把小傘,也許是在你上學的時候為你打掃房間、疊被子??墒牵憧稍堰@美麗的瞬間變成永恒的記憶?”學生們陷入了沉思,在作文練習時,學生們寫出了《奶奶的手》《爸爸的水果》《媽媽的嘮叨》等感人的文章。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原來生活中的小事就滲透著親人的愛,今后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驗生活。這樣教學,學生沉浸在課文濃厚的情感意境中,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產生情感共鳴,同時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化修養。
四、在口語交際、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教材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指引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學會解釋”等內容教育學生如何與人交往;“小鴨子得救了”“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在一次“打電話”的口語交際訓練中,學生訴說了自己的心聲,筆者適機引導學生通過與同桌、同伴交流學會與人交往。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感染了學生,教學把握了正確的導向作用,把“文”與“道”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與人交流形成思想認識,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不僅使他們學到知識,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教師應實施“文道結合”的教育方法,傳承“文以載道”的思想,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道德風范。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