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敏
摘要:“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又一次引領著課改浪潮。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布道者,而是一個能喚起學生心底的學習欲望,改變課堂節奏的引導者。分析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在“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多種誤區,并結合教研活動,探索研究了改善這幾種現象的調整策略。
關鍵詞:以學定教 教學模式 教師 課堂教學 調整策略
所謂以學定教,就是依據學情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這里的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準,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而“定教”,就是確定教學的起點不過低或過高,在恰當的起點上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每一位學生達到最優化的發展。教學設計都是以學習者為基礎,并尊重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和學習策略差異,發揮其優勢,從而有效幫助學生采取適當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教師也開始不斷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如何學的,真正做到了關注學情,處處體現“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突出特征,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給“生”一片天空,但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在“以學定教”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多種誤區,并結合這次教研活動,探索研究了改善這幾種現象的調整策略。
一、活動低效,忽視目標的有效設計
“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明確、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而教師則是寓教于導之中。在以往的課堂上,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因素而不在學習狀態,教師則需要停下來進行課堂調控。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因為我們的課堂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外,還因為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沒有好好琢磨,沒有合理的學習目標。這是某教師在上PEP5下有關節日時設計的活動:
(1)Work in groups: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n your group?Why?
(2)Act it in groups by different ways.運用一種方式(演唱節日歌曲、玩趣味游戲等)來表達你們對節日的喜愛。
現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能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并會鼓勵學生嘗試探究性學習。因為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能培養合作精神和群體意識。但簡單化地放手讓也是不利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只有學習任務,沒有合理的學習目標,學生勢必會對自身的學習活動缺乏有效的評價。
調整策略:“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在于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指引學生學習的行為,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合理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學會學習,提升能力。
二、語境缺失,脫離學生的生活環境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得“以學定教”。“以學定教”,是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基礎,以發展思維、提升能力為主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語境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也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英語教學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實現和訓練語言形式,才能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作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而在平常的教學中,由于教材自身的因素,很多教師沒能更好的創設語境,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環境。以下是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記錄的教學片段:
T:Oh,you look sad.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S: I have a sore throat.
T:Oh,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 about you?
S:I have a cold…
該教師在詢問這個問題時,學生們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只是將學過的語言用在準備回答這個句型,而這樣就顯得很不自然。
調整策略:像這樣的對話就是因為缺少語境,學生沒法共鳴,而又要回答老師問的問題,只能將學過的單詞用上。而事實上,只要我們稍加用心,努力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語境,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三、指導不當,削弱小組的合作能力
“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但需要教師的全程觀察和思考,給孩子們自由和看空間,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同時也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使“要我學”變“我要學”。走進生本課堂,我們會發現,教師經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也許有老師會說,這不新穎嘛,全國都這樣做。但問題是,有多少老師敢于或者是善于把小組合作的方式一直用于日常教學中呢?而在當前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低效表現,由于任務布置不當,教師指導不當,小組合作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使其流于形式。
以下是筆者在一次活動中記錄的某一片段:
T: Boys and girls, which place do you want to go? Can you invite Miss Chen to go with you?
S1: Lets go to the park.
T: Good! But how?
S1:By…
然后,該教師出示實際生活中不同地點和不同交通工具的圖片,請四人小組之間自由選擇圖片相互邀請去某處操練句型,并可邀請同班任何一個同學。
老師剛一布置完,學生就興致勃勃,拿著圖片等開始問,看似很熱鬧,但有些同學就直接拿著圖片在教室跑動起來,現場很亂。
調整策略: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確實需要老師們動一些腦筋的。首先,我覺得要建立動態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師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互補互助、協調發展”的原則,靈活分組。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每個組員明確各自職責。我們教師在布置得時候往往是比較隨意,其實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在平時操作中形成一種好的合作習慣。比如,我們常用的4人小組可以這樣分工:1人當組長;1人當紀律員;1人當記錄員;1人當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匯報。這樣少了盲目性與爭吵,小組合作也會變得快樂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段時間后,我們應調換他們的任務。同時,我們應將個人間的學習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
四、狹隘封閉,缺少開放的思考空間
語言的交流應該是平等、開放、互動、多元化的。在我們的教學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節省教學時間,許多教師會特別強調目標語的使用,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緊緊圍繞甚至只使用目標語,而忽略了語言的交流性特征。“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因而,教師必須隨時關注“生態”,組織調控課堂,注重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表現得機會,激發和展示學生的個性和智慧,以期達到教學目標。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對問題的設置狹隘封閉,一味地追求教材上,從而導致語言被教材束縛,而學生也由于缺少開放的思考空間,致使語言單一。
這是筆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記錄的教學片斷:
片斷一:
T:Do you like spring?
S:Yes,I do.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回答。同樣,問完其它三個季節,但全班所有回答都是一致:Yes.I do.
然后,教師讓學生同桌相互作問答練習,讓小組表演,其回答也是全部一致。
片斷二:
T:What can you wear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 I can wear…in…
教師給學生羅列了每個季節所需穿得衣服,而學生在操練和回答的時候也一一對應。
很明顯,教師是牽著學生走,教師的目的確實很明確,就是掌握這個重點句型,也確實通過操練,學生掌握得也不錯。但我們就這樣把學生的思維給圈住了嗎?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也在進步。這大冬天的不也有孩子穿著漂亮的裙子,那我們老師該怎么設計這樣的環節?一定要強加給他們裙子冬天是不能穿得,學生的思考空間被老師的引導明顯顯得狹隘,封閉。
調整策略:“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不應是教師束縛著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實際運用。教師的語言設計,目標設計應該是三維度的,不能只考慮自己教學目標語,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在對話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充分的預設,更要有動態的生成。這樣的對話,沒有虛假的味道,如同教師和學生在拉家常,內容開放又緊緊圍繞主題。在平常的教學中,除了單純的師生對話外,教師還可以創設語境,鼓勵學生之間自編對話,那就是創新,就是對語言的靈活運用。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給他們過多的干預,而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根據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來研究,就會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學習天性就會噴發出來。“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潛在的創作動因。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只要處處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一片天空,這樣勢必能還教師一份精彩。
參考文獻:
[1]教學月刊.2012.
[2]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