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杰
摘要:數學作業的布置應該具有針對性與層次性,而不是單純地以作業的量為標準;教師要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與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批改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以上兩個方面,對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應如何優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學 作業批改 優化
新的課程教育改革,提倡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但對于作業來說是不是需要完全取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國從古至今的所有教育,無論是哪一個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學生完成課外的作業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那么對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如何更好的反饋給教師,唯一的方法就是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及時批改,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對學生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及時了解自己教學設計活動的教學結果,并根據這些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規劃,準確的把握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走向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不至于偏離教育的目標。特別對于初中數學課而言更是如此,學生數學作業的批改更顯得十分重要。那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在工作實際中應該如何使數學作業的批改進一步優化,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數學作業的布置應該具有針對性與層次性,而不是單純的以作業的量為標準
數學作業的布置,應該以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反饋為方向,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與理解能力,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家庭作業,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為起點,以知識的延伸與應用為方向,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家庭作業的完成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知識應用能力,并且發揮學生的相互檢查與批改的交流作用,通過學生間的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特別對于數學作業題來講,可以說數學題差個字就能差之千里,數學題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數學作業題也是無窮無盡,因此對于任何一個學生而言都不可能把每一道數學題都作到,所以,我們教師只有布置富有針對性的作業,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通過作業鞏固新知,加深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綜合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單純以量為標準,應增強數學作業的針對性與挑戰性,讓學生都能有信心與熱情去主動完成數學作業。
要想所有的學生都能主動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數學作業,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作業布置模式,從自己布置作業的形式上多下點工夫,選擇同學比較樂于接受的作業形式進行課外作業的布置,教師所選擇的不同的作業形式對于開發與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著不同的側重與成效,教師如果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教師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要擔負的作業批改量,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成效的反思,為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成效提供時間上的保障。在教學實踐中,當我們一提到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批改時,大部分人都會在頭腦中第一時間有這樣的想法,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給學生布置作業,并要求學生去機械的寫作業,工整的寫完之后再交給我們的任課教師,最后老師再一本一本的進行認真的批與改。其實,從過程上是這樣的程序,但從實質上來講并不是這樣的。在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多次地提到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所采取的形式,從這里面我們也不難理解出作業既然布置有不同的形式,其批改的方法也就不會只是單一的一種方法,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所布置作業的不同形式,去采取適合學生特點與作業布置形式的作業批改方法,使教師所布置的作業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運用知識,完成教師教學設計中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能真正地通過作業的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與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批改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材中所要求學生掌握與理解的內容不同,教師在作業布置時所采取的形式也就不可能千篇一律,教師對作業的批改方法也就不可能相同。有的作業只需要教師進行口頭批改,每節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都會有學生鞏固新學知識的教學過程,這些作業的布置形式通常都是習題作業的形式,這樣的作業由于作業量不多,且學生掌握與完成這類作業所需的時間很短。因此,這類作業只需要教師適當地在學生中間巡視后,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正即可,這樣的口頭批改即節省了教學時間,又能及時準確的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予以及時、準確的糾正。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把學生按照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當學習完成自己的作業之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探討,小組內的學生相互對照自己的作業答案,相互批改,并把批改后的結果進行組內總結、交流,各自對自己作業中存在的錯誤進行分析原因,找出自己錯誤的本源所在,并針對自己所存在的錯誤有選擇性的進行自主學習與自我訓練。最后將本組內集中出現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再根據這些共性的問題,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進一步解決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后作業中集中反映出的突出問題。這樣的批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知識重塑的整合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當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的過程中,更是對知識的第二次深入理解的過程,并且在這個表達的過程中,如果存在問題與不足,會通過其他同學的觀點使自己得以糾正,更深刻的理解所學知識,更明確如何去應用知識。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形式的優化,更是提高學生作業效率的前提保障,而教師不斷的對作業的批改進行的優化,不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老師的教學創新能力,而且可以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的探索知識,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教師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批改后一定要有評語,并且教師所下的評語最好是采用對學生啟發性的評語或激勵性的評語,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自己的思維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內心的學習欲望親自去感受知識的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并主動地應用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豪感,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