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咪咪
什么是服飾美?服飾自身的形式美,是由形象設計的元素——點、線、面、色彩和肌理的恰當組合形成的。只有當服飾形象設計的諸元素的組合達到衣(服飾)、形(人體)、神(氣質)三者高度和諧時,服飾才是最美的。服飾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諧”,它主要包括服飾與環境的和諧、服飾與人體的和諧以及服飾自身的和諧。和諧美是主持人服飾選擇的基本原則。電視主持人的著裝應根據節目定位、性質和個人氣質來選擇。電視主持人所主持的節目形態各異,工作內容、性質不同,對其職業服飾必然有些特定的具體要求。
一、概述
1.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含義
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是一種復雜的綜合形象,是與受眾評價相聯系的一種觀念,是主持人的表現與風格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與反映。主持人形象首先是個人的、自身的形象;其次,主持人與全體編播人員共同參與后期節目制作,通過主持人的活動將整個節目進程展現在受眾面前,主持人體現的是一種職業形象。這種職業形象從節目中體現出來,則是節目形象,經大眾傳播媒介報道出來,就成了媒體形象。所以,主持人形象又代表著媒體形象。主持人自身形象與節目形象、媒體形象有很大的關聯,主持人自身形象取決于節目形象、媒體形象,同時,主持人自身形象又反作用于節目形象、媒體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一臺綜藝節目,一個自身形象良好的主持人,可以為節目形象增光添彩,促使整個媒體形象的提升;相反,與節目形象不符、服飾裝扮脫離受眾審美的主持人,也可能造成節目的生存危機。主持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媒體形象,其形象塑造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媒體形象的好壞。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持人形象是媒介形象的人格化。
2.電視節目主持人基本分類
由于受眾年齡結構、經歷、經驗、性格、審美情趣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他們心目中的主持人形象也總是不盡相同。對節目主持人形象進行定位和分類,不僅符合受眾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收視習慣,也促進了主持人自身形象與節目形象、媒體形象的融合,同時也為受眾對主持人形象的評價標準提供了一些參照。
那么公眾對主持人形象是如何定位呢?在中央電視臺編著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匯編》一書中,公眾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做出了如下劃分: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綜藝娛樂類主持人、教育服務類主持人、體育類節目主持人、少兒類節目主持人等。由于節目的內容、類型、對象等方面各有不同,而傳播對象必定是以某一群體為主的,因而,欄目的主持人必須首先能為該群體的成員所接受和喜愛,同時其形象還須與欄目所傳播的主信息所需要的氛圍相符。現今,電視節目需要以“創新”謀發展。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應該求新、求奇、求樂、求味,而節目主持人形象、服飾的創新發展,同樣成為綜藝節目求新求異的突破點。
二、節目主持人服飾發展狀況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春節聯歡晚會以及九十年代初的內地綜藝節目《綜藝大觀》《正大綜藝》、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等在節目剛剛推出時,主要體現的還只是主持人具有親和力的一面。1990年3月14日,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播出,先后推出兩任主持人,王剛的主持圓熟、老到、松弛,《綜藝大觀》和后來由他主持的《東芝動物樂園》《朋友》等,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魅力,而倪萍也以其熱情平易、真誠質樸的主持使數億觀眾為之陶醉,被譽為“最具中國女性魅力的節目主持人”。但節目的著裝風格還沒有脫離職業裝的特征,款式單調乏味,色彩和整體不融和,基本沒有任何配飾,男女主持人之間的服裝無系列感,舞臺表現力弱,與節目主題更沒有什么關聯。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內地綜藝節目從模仿大量港臺節目及海外節目入手,保留自身優點,在節目形式、節目內容及主持人形象等方面都融合了港臺的優點,全局有了較大的改善及提高。無論是內地經典節目——春節聯歡晚會,還是歷經十年的《快樂大本營》,或是近兩年中央臺推出的《幸運52》、湖北臺推出的《超級星秀場》等節目,主持人的服飾特點趨于明顯化,服裝外形與時尚接軌,色調與舞臺融合,配飾少而精。服飾強化了主持人的形象特征,提升了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主人翁地位,與其他國家地區的節目審美風尚差距越來越小。
三、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服裝發展的思考
主持人,同樣是在舞臺上展現自我,主持人服飾與舞臺服飾一樣作為“角色包裝”,是舞臺角色的一部分,都是以符合藝術形象造型法則為前提,以直觀性與舞臺化的形象語言作手段,使主題要素在主持人/演員形體上得以體現,最終創造生動可視并滲透著節目主題的服裝形象。舞臺服飾包含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幾類,主持人服飾是自主持人職業產生以來,新興出現的一種舞臺服飾,它既有所有舞臺服飾的共通特點,也有有別于其他類型舞臺服飾的顯著特征。作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舞臺服飾,需要的是突出“角色”特征,以塑造角色為目的,應該更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更深刻、更真實地表現人物,做到符合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情緒,與劇中人物的性格相適應,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狀態,與觀眾達成默契,引起觀眾感覺上的共鳴。
電視產品的商品化使很多綜藝娛樂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將追求娛樂效果作為最重要的目標,這種泛娛樂化的態勢也使部分節目喪失了底線,拋棄了應有的責任,使庸俗的、低俗的、惡俗的和低級趣味的服裝流入到電視屏幕中。究其原因是低俗的主持人服裝在誕生之初獲取了一部分觀眾的眼球,提高了一部分收視率,使部分電視臺為了收視率和經濟效益紛紛模仿。需要認清的是,無論是借助奇裝異服的一時噱頭還是依靠標新立異的服裝搞怪,都只能短時間吸引關注而已,不能幫助綜藝娛樂節目維持穩定的觀眾群和收視率,真正幫助節目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反而是大方的、樸實的、貼近人民大眾生活的主持人服裝。我國綜藝娛樂節目已經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期,想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須從節目品位、內涵入手,從提高節目質量入手,這是我國綜藝娛樂節目發展必須秉承的中心。而主持人服裝的發展也必須遵從這一中心戰略,否則必將被潮流所拋棄。隨著綜藝娛樂節目從“明星做主”的時代不斷向“平民時代”轉變,綜藝娛樂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平民化,綜藝節目的主持風格和服裝風格應該與節目主旋律一樣逐漸向日常化發展。服裝必須依從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趨勢、時事環境的發展和受眾需求的變化,從提高節目水平和創造品牌節目這一出發點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實現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未來的最大化和創新性發展。
總結
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一方面是通過個體的方式出現在觀眾面前,另一方面是該節目的代表和體現者,因此,主持人是一個綜藝娛樂節目價值和精神的體現者和傳遞者,其舉止談吐和形象設計是所主持節目形象的最直觀表現。而服裝能夠表達出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精神風貌,是其內在氣質向外在表達的一種方式,直接影響著綜藝娛樂節目的播出效果。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