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堅,畢紅秀
(重慶大學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重慶 400044)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重點是推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經濟新常態下電子商務的一個巨大創新,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實現電子商務市場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物流作為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最后一環,實現了商家與客戶的正面接觸,對于改善電子商務服務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物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電商發展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將互聯網與傳統物流相結合,發展“互聯網+物流”的新模式,才能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
電商物流又被稱為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衍生產業,也有人認為電子商務物流是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配套的物流或物流企業的電子商務化。
電商物流是按照買賣雙方的需要設置物流中轉站,對商品進行保管和配貨、發貨、退貨及信息服務的物流管理體系,物流企業對整個物流過程的所有活動進行統一管理。
由于電子商務交易范圍比較分散,產品的銷售數量不容易控制,所以電子商務時代對物流的技術水平及信息系統要求較高。同時,不同性質的電子商務企業物流有著不同的特點。B2B 電商交易額較大,交易次數較少,產品種類單一,所以物流環節相對簡單,對物流的個性化服務要求不明顯。B2C電商產品種類繁多,交易次數較高,配送數量小,物流成本容易增加,客戶大都是普通消費者,客戶對個性化服務要求較高。C2C 電商交易額度較小,配送頻率高,交易范圍不易掌握,這種交易多采用快遞服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務模式受到關注,代表著未來的消費及服務方式。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2014 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8 萬億元,增長48.7%。網購的發展促進了電子商務衍生產業即電商物流的產生和發展。在網購產品中,除了少數的信息類產品,訂單都是由電商物流完成交付的。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快遞行業產值有望在2015年達到2800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9.4%。由于網絡購物的品種眾多,消費者遍布全國各地,對電商物流的時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需要電商物流在專業性、運作效率等方面不斷提升。
此外,技術水平的提升及政策的建立健全也促進了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國家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如: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2009-2013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關于促進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的若干意見》等。另一方面,物流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提升,物流逐步朝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物流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網購規模的擴張帶動了電商物流的發展,快遞行業是我國近幾年物流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金額將在今年超過13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將達到1.7萬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比例的6.3%。同時網絡購物用戶也將在今年超過3.5 億。網購市場的火爆帶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據宇博智業研究中心獲取的數據顯示,2014年“雙十一”,天貓創下571億元巨量交易額的同時,也創造了2.78億件訂單量的紀錄。
作為電子商務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物流行業必將成為我國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但由于物流產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隨著人才成本的不斷上升,人力短缺成為制約電商物流發展的因素。近幾年,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物流專業,但是仍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線下交易轉到了線上,傳統的物流企業難以應對業務量的急劇增加,如何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物流配送中成為物流企業當前最關心的問題。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從電商與物流的關系、電商物流的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2.4.1 國內研究綜述。有關電商與物流兩者關系的研究,張鐸(2000)認為,物流是電子商務的主要組成部分,網上交易可以解決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問題,但無法解決物流問題,除CD、MP3 等信息產品外,電子商務仍然需要實體配送來解決,并指出物流作為B2C 電子商務的最后一環,是B2C 電子商務的重要構成成分,是整個B2C電子商務的重要保證[1]。王之泰(2005)將B2C 電子商務的定義表示為,B2C 電子商務=鼠標+車輪,“鼠標”指在線買賣活動,“車輪”指物流配送[2]。
有關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物流作用的研究主要有:白世貞、言木(2005)針對物流對電子商務的意義提出,在B2C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產業不論是對企業、客戶還是物流系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物流能提高電商企業配送效率,提高用戶滿意度;另一方面,物流能降低網上顧客購物成本[3]。
專家學者還對物流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不足進行了研究。羅鋒、周磊(2006)指出物流將長期制約B2C 電子商務的發展。唐力翔(2006)指出,我國B2C 電子商務物流務必做到的一個基本項就是B2C企業如何選擇適合的物流模式[4]。
對于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劉聯輝(2006)指出,不能忽視第三方物流模式所帶來的風險性不確定性。將來企業的主打物流經營管理模式將是混合物流模式[5]。魏修建、嚴建援、王焰認為,物流配送模式的選取主要取決于兩方面:一是物流配送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二是企業是否具備商品配送的實力。劉文剛(2007)在深度研究了幾種典型物流模式的基礎上,指出了各個模式所存在的問題[6]。
2.4.2 國外相關文獻綜述。Haul Lee、Scungin Whang(2002)指出物流是網上交易的最后一環,也是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物流的完成,標志著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活動的完成[7]。Kent N. Gourdin(2001)認為,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影響顧客滿意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物流服務,并提出了B2C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評價質量模型,設定兩個主要項目,即顧客與商家。通過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物流服務模型,得出了物流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結論。針對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問題[8],Kaplinsky R、Morris M(2002)認為物流配送的成本、庫存數、貨物特點、物流配送模式等都是對電子商務造成影響的因素[9]。Lancioni(2000)認為電子商務能為客戶提供商品的一切信息,包括商品的基本信息、商品配送過程中的存儲狀態及送達時間等[10]。德博拉·L·貝爾斯(2002)指出,自營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是當前主要的物流配送模式[11]。
現有的電商物流模式主要有自營物流運作模式、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及物流聯盟模式三種類型。不同的模式各有其優點及不足,選擇何種物流模式成為電商企業發展戰略之一。
自營物流運營模式指的是電子商務企業為滿足業務需要,自己建立物流系統,擁有自己的物流設備和作業人員,自主管理物流業務的一種物流模式。自營物流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營配送中心與快遞服務,即企業通過自建配送中心,并依靠自有的快遞公司,實現對商品的配送,采取這種物流模式的企業包括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另一類是自營配送中心與核心城市快遞服務,即企業在自建配送中心的基礎上,將自營快遞服務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而對于其他城市則選擇外包策略。采用這種物流模式的企業包括亞馬遜中國、好樂購等。自營物流運營模式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自營物流運營模式業務流程
3.1.1 自營物流運營模式的優勢
(1)可以擺脫第三方物流的束縛,提高客戶占有率。自營物流模式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可以第一時間知道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從而找出物流活動中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同時擺脫第三方物流的束縛,增強企業對物流的控制力。
(2)可以提升物流的服務質量,維護公司的品牌形象。網上的商品大同小異,如果僅憑價格適宜且頁面美觀,很難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所以物流服務成為提升顧客滿意度的一個關鍵因素,送貨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可以使顧客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同時對公司品牌的維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1.2 自營物流運營模式的不足。自營物流本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電商企業自營物流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投入,自營物流不僅對財力、物力有很大的消耗,對人才的要求也很高。另一方面,電商自營物流對資金需求量很大,由于一些商品存在季節性,在淡季,電商物流面臨著倉儲的大量閑置,而且需要專人進行管理,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加重了電商的風險,物流設備的閑置也增加了固定投資。在旺季,又可能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對電商企業的正常運營產生不良影響。
第三方物流運營模式是指電商企業將物流業務委托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運作方式。電商企業中大部分選擇的是第三方物流運營模式,其業務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第三方物流運營模式業務流程
3.2.1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優勢
(1)物流業務覆蓋范圍廣。由于第三方物流是專門的物流企業,其服務網點通常遍布全國,甚至一些偏遠的山區都能到達,可滿足客戶送貨上門的物流配送要求。
(2)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電商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減少對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的投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3)有利于提高社會物流資源的利用率。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進入市場,如果每一個企業都建立自己的自營物流中心,物流設備的利用率就會很低,勢必會造成社會物流資源的浪費。
3.2.2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不足
(1)電商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依賴性增強。對于電商企業來說,物流是其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如果選擇第三方物流,勢必會對其產生依賴感,受到第三方物流的控制,在與第三方物流進行價格談判時失去有利地位,而且一旦第三方物流公司出現狀況,就會影響整個電商企業的正常運營,對其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2)物流服務的質量無法保障。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控制物流的最終環節,電商企業就失去了與客戶面對面接觸的機會,無法滿足客戶的個性化服務要求,對于培養客戶的忠誠度產生影響,甚至由此失去客戶資源。
物流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通過某種協議組建物流聯盟,將各成員的物流資源整合起來,形成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的物流組織。物流聯盟型運營模式業務流程如圖3所示。
3.3.1 物流聯盟模式的優勢
(1)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物流聯盟是將物流企業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由于資源實現共享,電商企業可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投資風險。
圖3 物流聯盟型運營模式業務流程
(2)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物流聯盟將企業的物流信息進行共享,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先進的物流技術及管理經驗等,使整個物流聯盟的運營水平提高,向更專業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3.3.2 物流聯盟模式的不足
(1)物流聯盟的穩定性較差。一方面,物流聯盟雖然共享物流資源,但聯盟成員的運營規模、知名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加入物流聯盟獲得的收益也會有所差別。另一方面,物流聯盟是一個自發性的組織,對成員的約束力不強,一旦發生成員背叛的現象,整個物流聯盟都可能受到影響。如何做到成本與利潤的有效分配,是物流聯盟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2)物流配送不容易標準化。由于物流結盟是實現物流資源的共享,只有大量的物流企業加入才可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但如果聯盟成員數量過多,則很難實現配送的標準化,也會影響物流配送的效率。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是電商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選擇何種物流模式對電商企業至關重要,而不同的物流運作模式各有所長,也有其不足之處。電商企業選擇何種物流運作模式,主要取決于電商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運營規模及經營策略、企業城市的空間布局、主營產品的特點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等。
網購的飛速發展深刻影響著消費者及商家的行為方式,改變著我國的商品流通模式,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電商物流的運作模式也將隨之不斷發展演變,并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隨著人才成本的不斷增加,自營物流企業受到影響,但21世紀的今天,在人力不足問題上同樣碰到痛處的亞馬遜已經在美國另辟蹊徑,發展無人送貨機業務。這種物流無人機使用GPS 導航,只要包裹重量在5磅之內(這個重量涵蓋了亞馬遜86%的訂單),且目的地距離亞馬遜的物流中心不超過10km,則物品在下訂單后半個小時之內就會由無人機送到用戶手中。技術的進步使無人送貨機的安全性和效率不斷得到提高。我國選擇自營物流的電商企業可以借鑒亞馬遜物流配送的經驗,在現有的物流模式下,開發出新的物流配送方案,改善物流配送過程中人力不足的現象。
隨著“互聯網+”經濟新形態的提出,“互聯網+物流”模式被逐漸應用到電商物流產業中。如何把握新格局帶來的新機遇,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實現物流產業的新變革成為行業關注點。相對于傳統的物流模式,“互聯網+物流”模式主要在運營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即將互聯網與傳統的物流模式相結合,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根據不同地區的物流數據統計來建立自己的庫房,同時最大程度上優化客戶體驗。如:阿里巴巴公司率先利用互聯網與物流的完美結合,開發出了菜鳥型物流模式。菜鳥型模式是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供應鏈管理技術優化快遞資源,線下建設世界一流的智能倉儲設施網絡和末端配送網絡,同時整合各類社會倉儲資源,與廣大快遞物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共同發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第三方物流企業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環境,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建立企業的內部網及內聯網,開發管理信息系統,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物流”的新模式,使企業利用互聯網資源,真正進入到物流的“網上社會”。
[1]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王之泰.現代物流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3]白世貞,言木.現代配送管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4]羅鋒,周磊.論物流對我國B2C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立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6,(8):87-88.
[5]唐力翔,等.我國B2C 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立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06,(8):104-106.
[6]劉聯輝.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經濟學解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6,(4):13-15.
[7]魏修建,嚴建援,王焰.B2C 電子商務物流[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8]劉文剛.現代物流配送模式探索[J].物流管理,2007,(1):24-25.
[9]Haul Lee,Scun gin Whang.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42:54-62.
[10]Kent N Gourdin.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11]Kaplinsky R,Morris 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R].2002.
[12]Lancioni R A,Smith M F,Oliva T A.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Research,2000,29(1):54-65.
[13]德博拉·L·貝爾斯.B2C電子商務物流與實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