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敏
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注重美育的全方位滲透,不僅應該將其應用于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中,也應該將其充分應用于英語等學科中。如果將知識看作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體,那么美育就可以看作教學的靈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感,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教學技巧,也需要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經驗與教學智慧,將美的因素滲透到教育與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通過朗讀感悟英語的節奏美
英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與韻律感,語音和語調也抑揚頓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清澈、流暢的朗讀,是吸引學生并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也能夠引導他們開口說英語。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能夠說出流利、標準、地道的英語,是開展英語美育教學的基本條件之一。
往往很多教師的英語口語并不能達到“地道”的標準,這個時候可以利用英語原聲資料進行輔助教學,這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播放英語原聲錄音,讓學生去感悟英語的節奏美與韻律美。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也應該鼓勵他們模仿錄音練習口語,揣摩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學會讀出英語的節奏,讀出英語的語言之美。在朗讀中模仿,在模仿中朗讀,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素養。
二、通過書寫表現英語的結構美
一堂好的課程與好的板書有一定的關系,而好的板書首先應該注重書寫的美感,其次應該注重板書內容的精練和條理性。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出流暢、圓潤的線條,并寫出疏密適宜、錯落有致的結構,能夠有效體現英語的結構之美。同時,教師規范、優美的板書也會成為學生模仿的范本。此外,準確、有條理的板書內容能夠體現所學內容的邏輯性,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脈絡有清晰的認識,為他們復習提供了良好的路徑。可以說,好的板書體現了教師教學與思維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英語審美能力。
三、通過畫與唱表現動態美
兒童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事物,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特征也以動為主。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應用簡筆畫、歌曲、多媒體展示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視覺與聽覺享受中輕松學習,并在豐富、愉悅的教學情境中體會英語的動態美感。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單詞、文章、故事時,可以要求他們自己動手進行繪畫創作,進而表現出自己理解的語言含義。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英語,讓學生伴著優美的音樂,根據自己的理解邊唱邊跳,營造融洽、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也能讓他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受到美的熏陶。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夠將抽象的語言與具體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靜態的英語轉化為動態的行為,這樣英語的動態之美也能在英語學習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四、通過魅力神話進行美育
在英語文化當中具有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有的起源于希臘神話,有的起源于羅馬神話。教師可以通過對神話故事的利用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并且能夠使學生在對故事進行聆聽的過程中對英語的美有所感悟,更為關鍵的是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傳達出英語的美,還可以將一顆神話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內心當中,最終讓學生對英語著迷。在針對英語單詞進行講授之前,教師應該將要講授的英語相關神話搜集好,然后采用多種方式對故事進行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既可以繪聲繪色,也可以進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同時還可以將與神話故事有關的視頻和圖片找出來,通過多媒體對教學進行輔助。比如,在針對“星期”的幾個單詞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英語當中關于這幾個英語單詞的神話故事講述出來,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幾個單詞的理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同時還可以針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美育。
五、通過良好的肢體語言進行美育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恰當的肢體語言進行充分的利用。作為一種具有很強表達力的表達方式,肢體語言不僅可以對事物的大概樣貌進行描摹,同時還可以將豐富的內心語言傳遞出來,從而對特定的含義進行表達。比如,教師說“How many baby ducks? ”在針對這一句型進行講授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兩大組的形式對整個課堂進行劃分,然后根據教師的手勢,讓學生齊聲朗讀句子。教師則將雙手展開,先是指揮左邊這組,然后對右邊這組進行指揮,這樣經過幾遍的操練之后,教師可以加快手勢將速度提升上去,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能夠保持相當集中的注意力,緊緊地注視著教師的手勢,這樣就使得英語課變得更有節奏。總之,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美育意識進行很好的培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美育實踐,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學科教育。小學英語教學中美育的培養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學生獨特的生命本真,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老南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