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張愛國
采煤沉陷區移民與城鎮化互動機理的思考
王宏宇張愛國
[提要]移民不僅能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區域城鎮化發展,城鎮化是大勢所趨,移民走城鎮化之路已成共識,探討移民城鎮化發展的特殊功能、基本路徑或地方經驗,對移民決策具有指導作用,對各類搬遷移民朝城鎮化方向發展具有推廣示范意義。
采煤沉陷區移民;城鎮化;互動機理
近年來,煤炭產業的迅速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煤礦開采的同時也給農民安居環境造成破壞,移民搬遷勢在必行,合理的移民搬遷,有利于引導生產要素和優勢資源向縣城及城市周邊集中,進一步深化城鎮化的作用。通過移民搬遷的方式實施以采煤沉陷區治理為重點的農民安居工程,是實現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和具體體現。
西方國家通過移民達到扶貧的個案較少,而發展中國家相對較多,目前國外學術界關注的是因自然環境惡化引發的移民問題。在移民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是Cernea,他提出的“移民可能導致八個方面的貧困風險”為中外學者研究該領域提供了理論框架,這些風險包括失地、失業、無家、邊緣化、糧食不安全、疾病與死亡率上升、喪失享受公共資源的渠道和與社會隔絕。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國內學者對采煤沉陷區移民的研究領域有:采煤沉陷區治理相關報道、效益研究、模式研究、政府對策研究等等。在這些研究成果中也涉及到與城鎮化相結合的研究,并形成以下的研究成果。
1.采煤沉陷區治理相關報道
朱曉平(2007)在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紀實中提到,煤炭生產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對城鄉居民供水設施和水源也造成破壞,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是一個救災、德政、民心項目,它關系到采煤沉陷區困難群眾的生存問題[1]。張林生(2013)在實施采煤沉陷區移民工作中,農民不但不能共享煤炭工業發展成果,反而因采煤沉陷致貧返貧。隨著煤礦開采力度的加大,煤礦采空區面積將不斷擴大。因此,盡快對采煤沉陷區實施移民搬遷,既是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急事,更是建設生態和諧礦區、確保社會穩定的大事[2]。顏顥、黃典(2014)在重慶綦江區政協全會關于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中提到資源環境是重要的公共產品,對礦區的采空區域進行填實,要采取開采一片、回填一片的辦法,減小沉陷區范圍,通過搬遷工作的有效開展改善民生、穩定民心[3]。
2.采煤沉陷區移民效益研究
王日文(2005)在阜新市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紀實中提到,裂縫和塌陷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威脅,在隨后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4]??琢顝姡?006)在對易地開發性移民扶貧及其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中,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借助定量的評價方法,對其綜合效益進行科學度量[5]。王斌,鄭微,甘小妹(2009)報道阜新市采煤沉陷區治理紀實,通過德政工程+“陽光工程”的途徑,使治沉工作圓滿結束[6]。魏貴富(2012)報道臨汾市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按照“交通連線、產業連片、公共服務共享、文明社區共建”的思路重點推進村任務全面完成,最終臨汾市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7]。
3.采煤沉陷區移民模式研究
張云雁(2011)在民族地區生態移民模式探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中認為寧夏扶貧開發的基本模式有就地移民模式和異地開發模式,其中異地開發模式包括圍繞城市輻射區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城市勞務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態移民區模式3種類型[8]。趙小平,李百軍(2011)對海原縣篙川鄉浪水村生態移民整村搬遷追蹤中認為,通過開展吊莊移民,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移民,異地扶貧搬遷移民,中部干旱帶縣內生態移民,用5年時間脫貧致富[9]。李松,秦元春(2013)對淮南市采煤沉陷區失地農民安置現狀分析及對策進行了研究,認為采煤沉陷區的移民安置,涉及農村發展、社會穩定、生態環境,關系到失地農民的可持續發展及城市化進程,是煤炭資源型城市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不同的安置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經濟效應[10]。
4.采煤沉陷區移民中政府對策研究
王志強,李飛(2004)對于雞西市采煤沉陷區治理調查認為除了國家政策外,煤炭企業生產“小規劃”和地方政府施政行為的“大規劃”并軌;“規劃與建設、治理與保護、開發與節約”三結合是必要的[11]。賀小慧(2011)在我國地方政府政策主體地位實現的重要性——以山西省左權縣扶貧移民的政策過程為例中,認為地方政府政策主體地位的實現有利于切實貫徹中央政策、有利于實現政策創新、有利于對已有政策的優化[12]。陳波(2013)對于臨汾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政策思考中認為沉陷土地“以租代征”,失地農民利益沒有保障;安置補償標準低,安置工作難度大;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難度大;沉陷區維穩工作壓力增加;面對這些問題政府應該作出相應的決策[13]。
5.與城鎮化相結合的研究
白金戈(2014)對臨汾市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調關系研究中明確城鎮化的內涵,認為城鎮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義[14]。
國內學者對采煤沉陷區城鎮化研究的代表性個案成果,總體上看,相關研究成果理論建樹不夠,把采煤沉陷區的移民與城鎮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文獻大多是時事報道性的。隨著貧困地區農民對享受城鎮化的向往日益加強,移民與城鎮化相結合的條件日趨成熟,移民城鎮化是今后移民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城鎮化發展是吸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鍵所在,城鎮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移民搬遷奠定基礎,反過來,通過移民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發展,是推動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支持。加快城鎮化發展與采煤沉陷區移民搬遷,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從近期來看,移民城鎮化可以啟動農村市場、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扭轉中國宏觀經濟“偏冷”的趨勢。從長遠來看,移民城鎮化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國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對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促進城市化和工業化協調發展,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對今后各類移民搬遷朝城鎮化方向發展有示范意義。
當前,對采煤沉陷區移民與城鎮化的互動機理研究現狀而言,有許多問題尚待探究:比如采煤沉陷區移民方式相對于傳統的城鎮化方式有哪些獨特功能?我國的農村城鎮化對采煤沉陷區移民模式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在采煤沉陷區移民城鎮化過程中是采用“一步到位”途徑好還是采用農村-城郊-城鎮的“逐步走”到位途徑好?移民“市民化”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又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這些研究內容均具有理論探討價值,將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與方法。
[1]朱曉平.別了,沉陷區!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紀實[N].中國礦業報,2007-09-11.
[2]張林生.實施移民搬遷推進生態建設——采煤沉陷區移民搬遷工作初探[N].呂梁日報,2013-02-08.
[3]顏顥,黃典.采煤不忘本,讓沉陷區變生態區,重慶綦江區政協全會熱議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N].人民政協報,2014-01-14.
[4]王日文.沉陷區大移民阜新市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紀實[N].中國煤炭報,2005-11-17.
[5]孔令強.易地開發性移民扶貧及其效益評價指標體系[J].學術交流,2006,(7).
[6]王斌,鄭微,甘小妹.告別沉陷地,住進新樓房——阜新市采煤沉陷區治理紀實[N].徐州日報,2009-04-27.
[7]魏貴富.臨汾市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N].山西經濟日報,2012-01-31.
[8]張云雁.民族地區生態移民模式探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2).
[9]趙小平,李百軍.見證生態移民-海原縣蒿川鄉浪水村生態移民整村搬遷追蹤[J].共產黨人,2011,(14).
[10]李松,秦元春.淮南市采煤沉陷區失地農民安置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15(5).
[11]王志強,李飛.沉陷區治理遭遇政策難題,雞西市采煤沉陷區治理調查[N].黑龍江日報,2004-06-30.
[12]賀小慧.我國地方政府政策主體地位實現的重要性—以山西省左權縣扶貧移民的政策過程為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23(12).
[13]陳波.促進我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政策思考[J].人力資源,2013.
[14]白金戈.臨汾市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調關系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劉忠林]
王宏宇(1988-),女,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生態移民問題研究;張愛國(通訊作者)(1964-),男,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生態移民問題研究。(山西臨汾04100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貧困地區大規模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研究”(12BJL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