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高校招生民族考生優惠政策,不僅培養了許多少數民族的高等教育人才,同時也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產生了可見的現實效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的優惠政策確實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性,催生著新的政策。筆者通過對當前高校少數民族招生政策執行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從政府、高校、個體和社會四個角度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教育公平;高校招生
作者簡介 ?李志雄(1989—),男,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00)
一、我國高等教育少數民族招生政策的執行現狀
1.積極狀況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多層次、多規格的招生考試制度體系,并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高校招生中對少數民族考生給予錄取分數適當照顧的政策逐步得到發展完善,這些政策對民族教育事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人才,因政策帶來的民族合力為社會穩定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在施行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了社會同化力,為民族的團結和共同繁榮創造了確實可行的路徑。高等教育的發展已經由建國初期的精英教育過渡到了現在的大眾化階段,某些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甚至超過了漢族地區,提前進入了普及化階段。時至今日,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的體系和結構正在不斷趨向合理,然而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導致招生政策的施行不可能盡善盡美。拓展正面效應,避免消極影響,無疑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點。
2.消極狀況
(1)學費負擔問題
目前極大部分民族大學生都來自于偏遠不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同比滯后,家庭十分困難。筆者通過已知的調查問卷發現,高額的學習費用確實讓部分少數民族考生家庭感到不堪重負。
(2)弄虛作假問題
由于政策的規定和解讀還不具體,有些條文給了實際操作人員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國家即使制定了政策,地方還得根據實際和自身水平來解讀,這很難保證政策不會偏離它實際運行的軌道,由于優惠政策的項目越來越多,受益主體模糊,給投機者以可乘之機,這不僅會扭曲政策的初衷,更會使原本相對弱勢的學生主體變的更加弱勢。
(3)民族內部不平衡
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民族地區內部本身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教育發展水平在不同的民族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我們平時關注更多的是追求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公平,卻往往會忽略少數民族內部存在的一些不平等問題,同時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少數民族的發展也是不一樣的。在一刀切的政策面前,一些相對弱勢的少數民族就難以真正享受政策優惠。
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少數民族招生政策的若干建議
1.政府方面
(1)建議搞好調查研究,這是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的前提。建議開展一次全面的政策執行情況的調查。一要深入少數民族地區,了解少數民族原住民的實際困難和他們的現實訴求;二要深入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了解現有招生政策的運行情況;三要深入高校,了解政策執行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四要深入少數民族考生,了解考生在高考報考和錄取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具體情況;五要深入少數民族就業企業,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大學畢業后定向就業情況和工作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為科學決策民族招生政策問題提供一個實質有效的參考。
(2)建議加大宣傳力度。政府部門,特別是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民政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國家給予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的宣傳,要使當地高中適齡青少年都清楚的知道國家有關政策,特別是在經濟落后、網絡通訊不是很發達的山區,更要加強政策宣傳:其次政府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配合,提高政策的社會影響和實際效益,使政策真正意義上惠及到有需要的人。
(3)建議改革政策操作程序。一是建立少數民族高考報名計算機軟件系統,由電腦自動比對身份,進行身份條件審查:二是取消現有委托培養方式的錄取,現在實行的由用人單位(地區)與考生、學校三方協議的方式錄取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研究生沒有很大的意義,學生就業時,這一紙協議并沒有多大的約束力,此時可以考慮出臺少數民族考生回生源地就業的相關福利待遇保障政策,采取到崗就業實施獎勵等辦法,變堵為疏,或者疏堵結合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4)建議加強監督檢查。要對民族政策執行的關鍵環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這些環節包括少數民族身份的認定、少數民族報考程序、教育主管部門報考審批環節、招生部門和高校的錄取環節等,對那些權力部門、權利崗位,要規范工作要求,嚴格操作程序,審批結果及時公開公示,杜絕任何可能濫用政策權利的機會,對違法違紀問題堅決查處。
2.學校方面
學校作為優惠政策施行的最基層單位,是政策執行和反饋的重要平臺。首先要嚴格控制優惠政策實施的操作過程,保證國家政策落地公平公正。學校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少數民族招生工作的過程監督,堅決防止以權謀私的現象發生。其次要加強民族政策研究隊伍建設,包括高校招生部門和統戰部門,都要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政策的了解,加大國家少數民族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國家少數民族政策惠及更多考生,讓更多考生享有公正公平的教育機會。再次就是,高校要帶頭執行國家政策,禁止亂收費,遵循國家優惠政策的精神,能給學生減免的費用盡量減免。大力實施獎、助、免、貸和勤工助學政策,為已入學的經濟困難的民族考生解決后顧之憂,安心學習,順利完成學業。
3.社會方面
要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時代媒體監督的作用,促使有關部門和單位不扭曲政策制定的初衷,取于對一些地方政府頒行的優惠政策的不合理性提出批評和建議,不能讓少數官員為了一己之需、一時之需,而隨意的臨時制定優惠項目或者對現有政策作出不合理解釋,對那些營私舞弊的行為積極曝光,狠狠打擊。其次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高校招生民族考生優惠政策的價值取向,把個體公平和社會的公平緊密聯系起來,不能只看表面和當前,要看總體和長遠。再次就是要看到,隨著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不斷的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洪流,國家民族優惠政策的價值意義在不斷顯現,因此要引導人們正面理解和支持國家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的繼續實施和完善。
4.個體方面
少數民族學生必須對本民族的教育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文化特性等有足夠認識,要主動去了解相關的國家政策。高中教師更是有義務幫助考生了解國家有關少數民族高考的優惠政策,已考入高校的學生也要向民族弟妹廣為宣傳國家政策,幫助引導更多青年享受國家政策紅利。教育是發展的先導,只有更多的少數民族青年接受了高等教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少數民族區域經濟發展,少數民族考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要對黨、國家和政府心存感激之情,在大學要團結同學,安心學習,奮發圖強,學習練就一身本領,回到家鄉,致富家鄉,為當地民族經濟和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三、結束語
高校招生民族考生優惠政策是對少數民族考生實施的特殊招生政策,是基于中國特殊的歷史與現實,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而實施的一項補償性民族政策,其目的是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縮小地區、民族之間的發展差異,促進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尤其當前背景下,教育公平更為人們普遍關注,在我們出臺和實行少數民族考生優惠政策,保證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獲得公平教育的同時,的確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民族政策導致了對非少數民族學生的逆向歧視,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如何平衡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 最大程度上做到教育公平,也值得我們注意。當然,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取決于民族地區的經濟實力,只有民族地區和非民族地區的總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縮小到了一定范圍, 各種不公平才會隨之慢慢消失,無疑這是需要時間來實現的,歷史和地域造成的差距,需要全體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盧毅.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教育思想—淺談教育公平[J].中國-東盟博覽,2011.
[2]孟立軍.新中國民族教育理論概論[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
[3]魏國敏.中國民族高等教育財政支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
[4]沈悅英子.社會分層視野下的教育結果公平[D].南京師范大學,2011.
[5]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財政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責任編輯:程文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