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登全
【摘 要】針對菏澤一中班級管理過程實踐中的一些教育觀念問題,指出了教育觀念、班主任工作和學校方面是影響中學班級管理不公平的原因,提出了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營造和諧班級、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促進班級管理規范化等解決教育不公平的措施。
【關鍵詞】班級管理;教育公平;對策
0 前言
班級教育管理是培養祖國下一代的系統工程,幾乎涉及到一切與人有關的科學領域,故班級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知識、理論涉及面十分廣,其中班級管理教育公平問題是一個難題[1]。菏澤一中許多剛從師范學校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就被任命為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他們非常缺乏班級管理的知識、理論和指導,從而難以實現班級管理教育公平。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們轉變以前知識權威及知識傳遞者的形象,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更需要成為學生心靈的影響者、激勵者[2]。
1 菏澤一中班級管理不公平的原因
1.1 教育觀念原因
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我國中學班級管理過程實踐中的一些教育觀念問題制約了班級教育公平的實現。在菏澤一中,也存在這種觀念,這些觀念不利于班級管理教育公平實現的觀念主要有精英教育觀念、等第觀念、階梯式的個體發展觀念等。精英教育觀念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優秀人才,培養社會精英,并且以考試成績為依據對學生區別對待。等第觀念者總是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對人進行等級的劃分,也給予不同等級者區別對待[3]。單純效率觀認為智力高的學生有著比智力低的學生更高的學校效率,相應的,成績好的學生就享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只能享有更少的或者不同享用公共教育資源。持片面教育公平觀的人認識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他們也大力倡導教育公平,但是,他們僅是局限于某一點、某一個方面的教育公平,對于教育公平的實質沒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片面教育公平很容易誤導教育公平推進的方向。
1.2 班主任原因
現如今,菏澤一中許多剛從師范學校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就被任命為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他們非常缺乏班級管理的知識、理論和指導,從而難以實現班級管理教育公平[4]。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都在有意無意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面對自己的學生,甚至把學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學生“敢思不敢言”、“有話不愿說”的局面,師生心靈間缺乏交流和理解,學生畏懼老師,有心里話不敢或不愿向老師傾訴,老師不了解學生的內心需要,不知學生內心的喜怒哀樂,老師與學生的這種心靈阻隔既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之間存在這隔閡也是制約班級管理教育公平的主要原因,教師無法知道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要求和意見,學生對于班主任班級管理的不公平問題也難以反饋。
1.3 學校方面原因
一是,學校領導重視不夠,缺乏培訓意識,領導者認為師范類畢業生就自然能勝任中學班主任工作,具有管理好班級的能力[5]。二是,“應試教育”加重了班主任的負擔。在“應試教育”思想體制影響下,考分和升學率直接影響學校的聲譽,特別是那些私立學校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在更大的環境里,教育行政部門及整個社會也都把考分、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與教師的標準,在此種大背景下,菏澤一中班主任自然也是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進行班級管理,將成績放在第一位,對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區別對待,制約了班級管理的教育公平。三是,學校不夠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文化的核心是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不同的文化形態,西方文化方式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觀念[6]。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現代中學管理者物質利益至上,對有錢有勢力的學生另眼相看,在此種大背景下,菏澤一中的班主任存在對學生的嚴重不公平對待。
2 實現班級管理公平的對策
2.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重視教育公平
追求教育公平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管理者應樹立公平的理念,班主任應關注班級活動中管理主義傾向的消極影響,全方位地考慮班級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功能,使二者達到和諧一致的統一。從公平的角度來說,班級恰恰需要科學管理,班主任應重視學生在班級活動的中心地位。班主任應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每個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之余,都需要過一些非正式的小群體生活。班主任要公正、熱情地對待各種學生群體,不可偏愛正式群體、非難、歧視和打擊非正式群體。
2.2 正確關愛學生,營造和諧班級
陶行知曾說過:真心教育都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人心深處。因此沒有對學生真正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調動學習班積極性,形成刻苦學習爭先恐后的學風,全面提高全班學生學習成績,是作為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對差生,以鼓勵為主,多談話、多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發現進步,充分表揚;形成了優秀學生帶頭,差生不甘落后,大家爭先恐后、比學趕超的學習風氣。
2.3 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促進班級管理規范化
在班級管理中應實行目標激勵法。為了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應為全班學生確立一個共同奮斗的目標。方方面面都爭當學年組最好的班級,學生承諾這個目標,就會“自我督導”和“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它是班級成功的保證。在班級管理中,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行動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級管理制度,這個制度應與學校的校規校紀相符合。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構筑學生自我管理機制。
2.4 班級量化管理,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在評價維度下設多個評價要素和關鍵表現,分別給予評價和打分。評價結果將以綜合性評語和等級評定兩個方式呈現。綜合性評語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予以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特長和潛能;等級評定是采用A、B、C、D四個等級來描述中學生綜合素質不同方面的發展情況。
3 總結
教育公平是當今社會一個熱門話題,也是廣大民眾追求的價值目標。在我們平時的班主任工作當中,面對幾十個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性格迥異的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才是班主任實現班級管理教育公平的方法。在兼顧公平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大度地、無私地、公平地去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公正地、藝術地、辯證地處理學生中的一切事情,讓你的每一個學生都產生強烈的公平感。
【參考文獻】
[1]許端.無錫市城市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江南大學,2015.
[2]樊曉敏.初中階段校內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
[3]李敏.山西省和順縣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4]徐靜.美國中小學數學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張敏.中學班級日生活的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6]侯愛榮.基于綠色視角的大學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8.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