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博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擇校問題開始成為我國城市教育面臨的新問題,雖然國家在不斷采取解決方案,但擇校問題依然非常嚴重。美國擇校問題產生的時間和研究的歷史比我們長,基于我國中小學小升初擇校問題的分析,通過對比美國的擇校問題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提出一些有效解決我國小升初擇校問題的啟示。
關鍵詞: 中美 教育公平 小升初 解決啟示
一、我國小升初問題的特點概述
隨著知識型社會的到來,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共識。由于受到當地經濟水平的影響,不同地方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即使在同一個地方,由于工資、學校管理等原因,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有很大差距。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質量,家長們開始通過各種途徑達到目的,擇校問題就出現了。擇校問題的背后透露出的則是教育公平的問題,下面將就我國小升初擇校問題特點作簡要概述。
(一)問題普遍
為了解決小升初擇校問題,目前我國實施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但該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利用自身資源去擇校的問題仍然很嚴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將“擇校難題”作為教育領域重大改革任務的一部分,強調從教育系統內部多方面進行整治[1]。表面公平的政策背后的“擇校小道”是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屢禁不止的。當前小升初擇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目前我國的擇校方式主要有三種: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成績擇校[2]。以權擇校與那些擁有行政職能權利的國家機關和相關聯的事業單位的家庭有密切聯系,禁止起來很難。第二種是以錢擇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的富豪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優秀的學校以高昂的擇校費來控制入學人數。這就將一些家庭經濟水平一般的孩子拒之門外,給富裕家庭的孩子大開方便之門。第三種是按成績來擇優錄取,比如按成績和特長進行擇優錄取。這讓全國各地的小學各種奧數班、特長班異常火爆,因為很多重點初中要求必須有好的奧數比賽成績或者特長才能進入學校。這種方式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給小學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造成了過重的負擔。
(二)原因錯綜復雜
方式多樣的背后,原因也必然是錯綜復雜的。首先是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雖然比三十年前改革開放時候有了巨大的提升,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仍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放眼全球,即使是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依然存在類似問題,而美國的這些問題主要是由貧富差距和種族問題所引發的[3]。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改革法案,就是針對美國基礎教育公平問題。除了教育資源的相對稀缺外,傳統上就非常重視“仕途經濟”,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進入一所好大學,以期孩子能夠有好的未來。
(三)擇校帶來的教育問題較多
雖然擇校使得家長和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權,在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增加的同時,學生可以受到更合適的教育,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擇校這種明令禁止的行為背后帶來的諸多不良影響。差的學校的師資和其他資源越來越差,而這些差的學校大部分都處于經濟不發達的農村邊遠地區,教育公平問題顯得愈發嚴重,選拔的時候,不同地區之間由于戶籍等原因導致考核的標準不同,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教育過程的不平等及學校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導致不同學校的學生有不同的出路,最終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平等[4]。
二、基于美國基礎教育的研究對我國小升初問題解決建議
在關于擇校的教育公平方面,中美之間面臨的問題有著異同。下面根據美國教育公平方面與我國的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擇校提出一些啟示和建議。
(一)規范擇校
與其讓擇校行為在表面的就近入學制度后面泛濫,還不如直接向美國一樣規范擇校,將擇校的制定監管和運行放在陽光之下,以公開、公平、公正作為契機。規范擇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美國的資產階級富人通常可以自己選一些質量好的私立中小學,公立中學作為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主體,為了激活公立學校的活力,美國建立了一批可供選擇的特許學校,打破公立學校缺乏競爭的現狀。但是由于這種特許學校規模小,目前我國的教育還是大班額的,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這一點不是太可取的。擇校不應該是躲躲藏藏的,而應該由各方面主導以成績作為擇校的標準,這樣最起碼可以保證一部分中小層的家庭的子女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一個比較好的學校。在公立教育系統外,美國的私立教育比較發達,各種私人學校和家庭學校都非常多,各式的私立中小學占到了整個教育系統的20%[5]。在市場經濟的中國,各種私立的貴族學校也是層出不窮,為高收入家庭的擇校提供了一個選擇,我們國家在房展公立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鼓勵發展私立教育,以滿足不同家庭和人員的需求,規范擇校。
(二)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國家只要有學校之間較大差距的存在,就必然會產生擇校這種現象,所以要根治這類問題,必須改造這類低教學質量的學校。
美國基礎教育中同樣存在非常多的低質量中小學,社會地位和家庭收入低微的家庭特別是黑人等沒有能力擇校,據膚色等進行入學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越來越多的白人美國家庭集中在一起,而有色人種則越來越多地聚集在一起,有的家庭由于孩子所住的地方沒有自己可以上的學校,每天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路上,而且這個學校通常教育質量水平都很差。面對這些問題,美國總統奧巴2009年提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法案,美國也掀起了一股教育公平研究熱潮。政府和民間組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一批特許學校,以及嘗試破除教師終生聘用制、白人和有色人種小孩一起就近入學等。
對于我國來講,農村邊遠地區的孩子,同樣沒有學上或者只能到條件差的學校上學。弱學校是在特定區域內,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管理和教育質量不高,社會聲望不高的學校。這些學校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又有國家的政策等。由于薄弱學校一般都是經濟不太發達,對教育不太重視的地方,這些學生的家長的文化素養不太高,對子女的教育意識淡薄,學校所處社區環境非常糟糕。學校的教師的水平也難以得到保證,好的教師和領導人員外流現象非常嚴重,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校薄弱的教育質量。國家應該鼓勵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進入到這些學校,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并從財政等,大力加強薄弱學校的改造工作,提升所有的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擇校問題。
(三)改革招考評價制度
由于我國教育中高考評價制度一直是我們教育的指揮棒,因此應該說,談到中小學擇校問題,就脫離不了我國的招考評價制度。現在國家已經認識到由于學校之間、地區之間差異較大,因此我們的中高考制度必須向這些弱勢學校所在的學生傾斜。有學者提出過去三十年來,全國重點大學的農村生源不斷下降,現在國家正在制定相關的政策向處于劣勢的農村及邊遠地區考生逐步放開高考的戶籍制度,并且針對一考定終身的情況,進行調整在教育結果公平上盡量做出努力。
此外,在評價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應該盡量采用成長檔案袋等方法,注重過程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不應僅僅以學生的成績為評價的對象,更應該采取多維度和多方評價。
(四)多方協作、優化擇校問題的治理方案
事實上,擇校問題的波及面非常之大,已經不單單是教育部門能夠完全解決得了的事情,我們必須轉變我們的思路,讓政府和社會各階層都來關注這個問題,而不是僅僅依賴教育部門。我們應該聯合各界針對這一普遍問題形成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良好的擇校氛圍,促進其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輝.給擇校熱“降溫”:從“內部治理”到“社會治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4(2):50.
[2]高艷梅,趙國金.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基礎教育擇校問題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2):72.
[3]張欽文.中美教育公平熱點問題的倫理學反思[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06.
[4]杜文玲.義務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湖北大學,2014(6):35.
[5]趙厚勰.美國擇校制度公平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