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勿“搞花架子、擺樣子”
文丨費繼東(貴州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

西部地區的落后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小康指標可以區別對待,但是對貧困,應該零容忍。
貴州省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二十多年,僅“十一五”時期就投入60多個億,大概估算下,至今總投入應該在500多億。這么多的資金投下去,發揮了應有效益了嗎?個別黨員干部如果還沉湎于扶貧開發的成績、政績,沉湎于簡單的統計數據,沉湎于表面的花架子、擺樣子,就是上對不起黨和國家的重托,下對不起貧困百姓的信任和期待,更無法面對自己的良心。
因為體制機制問題,扶貧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在輸血式扶貧中培育了一些懶漢。都知道“扶貧先扶志”,沒有志氣,精準扶貧、集團幫扶,其成效都十分有的,但是為什么我們對扶志下功夫欠缺?也許是因為很難用數字表達,難以體現政績。在“等、靠、要”的思想里,任何先進的扶貧方式都是一種擺設,而且在貧困地區,會讓勤勞的人吃虧,懶散的人受益,長此以往,扶貧工作會越做越艱難。
貴州是貧困人數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欠賬,加上地勢山高坡陡,比如畢節地區和望謨麻山地區,許多鄉鎮海拔高低差在1000米上下,60度左右的陡坡很常見,造成老百姓生產成本奇高,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效率極低甚至成為負數。
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貴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特別是近幾年的交通大會戰、水利大決戰,集中改善了交通、水利等瓶頸問題,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的綜合利用效率還沒有體現出來。比如交通,雖然到今年年底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高速,但是由于鄉村道路等級太低,道路損壞幾率很高,相當于動脈血管基本暢通,但是毛細血管常出問題,交通的綜合優勢無法體現,真正解決交通瓶頸問題的路還很漫長。
其次是源于人多地少的過度開墾和礦產資源濫采濫挖,造成水系斷裂形成石漠化。原有水系斷裂加重了老百姓用水成本,石漠化又惡化了當地氣候條件,加重了石漠化發展速度。貴州省極貧地區基本上都存在比較嚴重的石漠化現象。
再次是人才匱乏,項目設計質量和品位偏低,造成項目建成后發揮不了應有效率,達不到最初預期,導致一定數量的重復建設甚至個別項目需要推倒重來,致使GDP虛升和扶貧資金浪費。
最后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基層組織自身發展實力匱乏。與發達地區相比,貴州省集體經濟發育不良,尤其是貧困地區幾乎沒有村級集體經濟,造成了村級基層組織有想法無實力,缺乏創新發展的基礎環境,不同程度影響了自身求發展積極性的發揮。
第一,基于扶貧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應該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提建議,盡快進行頂層設計,改變扶貧辦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現狀,將扶貧辦與其他職能部門重復交叉的項目審批事項,交給專業部門和專業人員負責,扶貧辦代表中央國家機關行使監督、檢查、考核扶貧工作實效、推廣扶貧經驗的監管職能。
在中央出臺改革政策前,貴州省也可以率先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實施改革試點,在尋求國務院扶貧辦支持的前提下,打破省扶貧辦人員少、任務重的瓶頸,從門類眾多的專業管理中解脫出來,提高扶貧工作整體效率。
第二,改變幫扶對象,營造扶勤助困的新局面。為了解決“扶貧先扶志”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建議改變現有的扶貧開發思路,將幫扶貧困人員改為償還式幫扶貧困村組的致富能手,待幫助勤勞肯干的致富能手形成相關產業并產生效益后,將幫扶資金還回村級組織,壯大村級組織的經濟基礎,增強其自身發展后勁。致富能手形成優勢產業后,除償還幫扶資金,還需按照事先約定的合同內容,自愿選擇對口幫扶一戶或多戶貧困農戶,政府在資金、稅收等政策上予以支持,形成脫貧致富合作社,起到脫貧致富帶頭人的作用,改變“勤勞百姓傷心、懶散人員受益”的現狀。
農村產業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必然增加貧困農村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不必靠外出打工謀生。同時,農村產業的發展,也會促進周邊城鎮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貴州的優勢在山地特色農業和生態精品農業,貴州的創新創業基地在廣大的農村,特別是沒有工業污染的貧困鄉村。
第三,關愛弱勢群體,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貴州農村老弱病殘孤寡貧困人群,在親戚或鄉親的照料下保證日常生活已經十分不易,不可能采用扶貧方式勞動脫貧。由于這部分人群數量不多,建議國家提高補助標準,使他們的收入達到或超過2736元的貧困標準,讓這些很難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人群,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和關愛。
第四,成立貴州省扶貧開發產業發展風險投資公司,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農村脫貧的渠道是產業發展,產業發展需要龍頭企業帶動。成立貴州省扶貧開發產業發展風險投資公司,將國家撥付的扶貧資金中用于農業產業發展的部分,集中由公司運作,以風險投資的方式,扶持各類企業、合作社或個人創新創業,發展農村產業經濟。投資公司要按照項目PPP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和管理,省紀委、省扶貧辦和省審計廳監督公司依法運營。
第五,積極開展生態經濟研究,為扶貧脫困助力。貴州省以生態優勢為長,在“兩條底線”的總體要求下,發展生態經濟是最佳選擇。建議布局全省生態經濟研究陣容,為全省生態經濟發展服務。
扶貧攻堅任重而道遠,還有貧困人口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西部地區的落后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小康指標可以區別對待,但是對貧困應該零容忍,這樣的社會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的黨和政府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