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萍+尹衛民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贛州市在社會治安防控方面遇到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傳統的治安防控方法已經不能解決當治安方面的這些新問題。物聯網作為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的新階段,以其特有的技術支撐和應用范圍的不斷廣泛性,為贛州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物聯網;社會治安;治安防控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 01-006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1-03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贛州市在社會治安防控方面遇到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傳統的治安防控方法已經不能解決當前治安方面的這些新問題。物聯網作為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的新階段,以其特有的技術支撐和應用范圍的不斷廣泛性,為贛州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一、物聯網基礎知識
物聯網技術發端于20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以原有的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我國的物聯網建設從2009年開始啟動,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所附的注釋中對物聯網有如下的說明: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是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2009年美國提出“智慧地球”,日本提出“i-Japan”,同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時提出了“感知中國”計劃。至此,物聯網技術在各個主要國家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上來發展。目前,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領域主要有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領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概念從1982提出到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從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經濟建設順利發展,我國治理治安的手段不斷進步,“人防、物防、技防”的概念也不斷深化。改革初期,由于技術水平有限,社會治安的防控手段主要側重于人防和物防兩個方面,重點發揮群眾的積極作用。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社會治安的防控手段也在不斷地進步,并且越來越側重于“技防”的使用比例。物聯網防控技術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技術以其所獨有的科學性、客觀性、真理性應用于社會治安防控中。
二、贛州市社會治安現狀
贛州市位于廣東、福建、湖南與江西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復雜,3.9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著926.7萬人口,其中流出外省人口有145萬左右,占有較高的比例。近年來,贛州市由于拆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傳統的“兩搶一盜案件”、黃賭毒案件時有發生,在新的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新型的各類電信詐騙也成為目前社會治安治理的重點。各種侵犯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由于其常發性嚴重擾亂了公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破壞了社會和諧穩定,給社會治安帶來巨大隱患。
我市城區現有人口56.9萬,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交通樞紐帶動了人、財、物的大流通,全市社會、經濟、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高速發展。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造成了犯罪的多發,特別是各種形式的侵財類犯罪在全市刑事案件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據統計2010年全年共破獲“兩搶”案件987起,盜竊案件7507起,摧毀“兩搶一盜”犯罪團體119個。我市發生的街面搶劫、搶奪、扒竊、詐騙、盜竊案件都有明顯的作案規律。
就發生時間段來看,“兩搶”案件集中在人員流動性較大的上下班高峰期;人室盜竊案件多發生在上班之后的空檔期和深夜入睡之后。就案發地點來看,“兩搶”案件多集中在商場、銀行、醫院附近,在交通便利的路口也較容易發生;人室盜竊案件多發生在監控設施、門衛設置不完備的小區。就案件針對的受害者來看,“兩搶一盜”案件多是針對單獨行走或單獨居住的青年、中年女性。就作案人員而言,多為20-35周歲的外地流動人員,及部分沒有固定職業固定收入的本地人員,還有一些刑滿釋放人員。從作案人員年齡來看,有年輕化趨勢。從目前破獲的“兩搶一盜”案件來看,已經逐漸形成搶盜一藏匿一改裝一銷售一條龍系統。除“兩搶一盜”案件外,其他的諸如經濟詐騙案件、拐賣婦女兒童案、盜竊機動車案件、故意傷害類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等,也存在著上述類似的特點,這些案件同樣是我市所發生的各類案件的重要主城部分。
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的復雜性,人口構成的多樣性,及影響越來越嚴重的經濟犯罪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等各類案件,使用傳統的犯罪預防方式已經無法達到改善社會治安的目的。在物聯網影響越來越廣泛的今天,我們引進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將物聯網技術與傳統的社會治安治理手段相結合。
三、物聯網下的贛州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以物聯網應用技術為基礎,針對我市的具體社會治安狀況,對治安管理中與百姓生活最貼切,最容易影響社會秩序穩定的重點人群、道路交通秩序、安全防范三個方面進行建設完善,以保障和促進我市居民生活的穩定、有序進步。
(一)重點人群管理方面
重點人群主要是指的受過行政處罰、刑事處罰、刑滿釋放人員,其中緩刑人員、保外就醫人員、監視居住人員、未受刑事處罰的未成年犯罪人、刑滿釋放人員均屬于重點管理的人群。由于這些人有過犯罪前科,或還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社會對其認可程度較差,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很高。重點人群的常規管理一般是由其戶籍所在的派出所民警進行,派出所不定期進行走訪調查,了解一段時期內這些人的思想狀況和平時表現。
由于派出所民警的日常工作比較繁瑣,對這些重點人群的管理仍采用傳統的“匯報一調查”制,會給公安干警增加很大的工作壓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物聯網的傳感器技術,每個人胳膊上帶一個含有其個人信息的電子設備,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對其設備里面信息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設置,一旦設備出現異常報警狀況,電腦會立馬發出警告,警察會高根據網絡放映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endprint
對老人、小孩的管理是重點人群管理的另外一個方面。近年來校園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僅2009年我市就發生侵害校園師生安全的刑事案件26起。拐賣兒童案件也并沒有因為打擊力度的加大而減少,家長、學校和社會都越來越重視對青少年兒童的保護工作,青少年兒童的保護工作,要充分發揮“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作用。除了發揮各方面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外,可以在學校里面各部門、單位和周邊安裝監控攝像頭,盡量避免監控死角的出現,及時發現出現的緊急事件。可以讓每個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佩戴含有可識別二維碼的胸牌,在校門口安裝識別設備,每位進出學校的人員
(二)交通管理方面
道路交通安全是居民安全出行的重要方面,據統計,2010年全市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880起,死亡271人,受傷1080人。道路交通系統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道路交通的安定性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道路交通是由高速公路、橋系統和城市各主干道構成,智能交通管理也是從這兩個大的部分人手。智能交通系統是將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的系統。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路橋收費系統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ETC系統每車收費耗時不到兩秒,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費通道的5-10倍,可以提高收費站的通行能力,保障收費站點的道路暢通,節省車主的時間和油耗,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都在大力推行ETC系統的使用。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江西省已開通電子不停車收費( ETC)車道139條,開通ETC車道的收費站占全省高速公路收費站的35.1%,預計2015年ETC車道將達到500條左右,開通ETC收費車道的收費站覆蓋率將達95%。贛州市區現有44條公交線路,460多輛公交車。由于大部分道路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基于現代城市的城市交通網絡還在建設過程中,加之出租車與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交通壓力逐漸增大。亂停車、超速行駛現象相當嚴重。
我市應繼續增加電子警察和雷達測速點的安裝數量,及時采集交通違法數據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及時錄入數據庫進行處理。鑒于現在交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引進公交車“移動電子警察”設備,用于抓拍社會車輛違規進入公交車專用道的行為,并且抓拍社會車輛在公交車專用道違規停車行為。通過不停車收費系統的設置,及電子警察、雷達測速點的增加,可以盡量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給居民生活帶來的危害。
(三)智能安全防范方面
安全防范問題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由于集成電路產業和芯片產業的發展,我國的安防芯片技術正逐步由完全進口或依靠外資企業技術支持,向自主研發中國“安防芯”方向發展,國內已有很多知名企業致力于國產芯片的研發,也有企業參與到SVAC音視頻解碼技術標準的研究與制定過程中,該技術標準為城市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國的安防技術正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智能安防主要應用于小區出入口、視頻監控、防盜管理系統、社區警務服務系統、電梯遠程監控系統、門禁系統等領域。通過前幾年贛州市各類案件法案比例來看,盜竊案件呈明顯上升態勢,由于盜竊案件具有犯罪手段多樣性、銷贓渠道隱秘性、犯罪主體的低齡化等特點,以至于盜竊案件存在常發但破案率較低的難題。安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城市視頻監控設備安裝數量增加,監控攝像頭的數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程度逐漸提高,可以讓城市的監控死角置于監控的范圍之下。另外可以在機動車上焊接機動車信息二維碼,交通管理部門建立機動車二維碼信息庫,通過查看機動車二維碼信息確定機動的車主信息,這樣可控制非法機動車銷贓渠道。
參考文獻:
[1]左袖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2]中國電信集團.走進物聯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3]張福生.物聯網——開啟全新生活的智能時代[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4]田景熙.物聯網概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5]楊明.淺談物聯網在小區安防中的應用[J].中國安防.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