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華
快樂教學,它并不僅僅是一個方法問題,而是一種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的高超的教學藝術。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愛生的情感,從學科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采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快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將死板的、固定模式的教學轉變成全面培養人的素質的教學。根據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使中小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單純追求考分的壓力下解脫出來,從而保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得到全面落實。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真正得到提高,最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一、教師意識到位,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師要改變過去“我教你學”的狀態,讓學生樂于學,學得樂。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而且要時刻思考:如何將所傳授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如何對題目進行巧妙的啟發與分析,如何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討論與嘗試,如何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有了這些意識,語文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活潑、靈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生很快就會參與到教學中來,然后教師再給予贊許的目光和熱情的鼓勵,學生就會受到感染。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及時地幫助他們,彌補他們在語文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學習語文的勝任感,讓他們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創新課堂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語文教學也應緊跟時代的節奏。按部就班的教學對學生已經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那種沒有沸點、沒有亮點的語文課堂,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都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在語文教學中,讓語言與語言交鋒,讓思維與思維碰撞,允許出錯,允許爭論,真正實現暢所欲言。課堂導入要不拘一格,各盡其妙,音樂導入、故事導入、對聯導入、實物導入、表演導入、溫故導入、設疑導入等,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靈活選擇,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靈活設計教法,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發揮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設計快樂有趣的小環節,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而且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興奮度,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三、讓學生參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的上課模式,這樣的模式易于讓學生厭煩。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講學生聽”的模式,在做一些練習時,可讓學生先討論交流,如仍有學生弄不明白,可請一些弄明白的學生上臺講給大家聽。這樣,學生就會特別認真,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品嘗參與的快樂,他們學習的興趣也進一步提高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也證明,在興趣中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內容。教師只有不斷創新語文課堂,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興趣,不斷制造課堂沸點,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遨游文海,感受語文課獨特的魅力。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在語文課堂上利用電教設備、音像、掛圖等現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下進行有效的學習。實踐證明,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尤其是電教媒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一改傳統語文教學沉悶的課堂面貌,使學生的興趣大增。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語文
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語文。語文活動的形式多樣,如,課前三分鐘講演、每日讀報、每日積累一句名言一個典型事例、對聯擂臺、語文閱讀指導講座、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報告會、寫作比賽、演講比賽、寫標語、作詩歌、編小報等,這些語文活動,完全不同于師授生聽的方式,給了學生廣闊的發展個性的空間,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對語文有了較濃的興趣,在快樂中提高了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