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書牧 吳文平
摘 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放問卷調查、進行數理統計等辦法,對湘西州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進行調查,發現該縣存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足、專業水平偏低、收入水平不高、功能發揮不夠等問題,制約了農村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所以,應采取提高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提高素質、健全組織體系、完善培訓機制、加大體育投入、豐富指導內容等系列有效舉措,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積極作用,推動古丈縣農民健身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4-0026-03
一、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發展現狀
(一)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
1.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分布情況。古丈位于湖南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地處武陵山脈中段腹地,國土總面積129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5%,森林覆蓋率70.49%,素有“茶葉之鄉”、“林業之鄉”、“歌舞之鄉”、“舉重之鄉”的美譽。古丈全縣管轄12個鄉鎮,為5鎮7鄉,共140個村;總人口14.4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85.4%。而經調查統計顯示,全縣各類體育指導員總數為145人,僅約占全縣人口總數1/1 000,所占比例較低;并且地域分布不均衡,以默戎鎮、古陽鎮、羅依溪鎮這三個靠近縣城鎮居多,約占指導員總數的65 %以上,而稍遠的山棗鄉、河蓬鄉等較少,體育指導員與本地區群眾體育需求度尚存在缺口。
2.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情況。根據本次調查統計數據來看,在現有的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40歲以下人數所占比例為13%左右,40—50歲比例為26%,50—60歲比例為24%,比例最高的為60歲以上這類人群達到了37%。也就是說,在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行列中,有近一半的人群為即將退休或退休后人員,大多是退休的教師、干部等國家公職人員,總體年齡偏大,年齡形式趨于老齡化。
3.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及職業水平情況。能夠從事社會體育指導的包括專業體育指導員和非專業(即業余)體育指導員。就古丈縣情況,專職體育工作者包括縣體育局、各鄉鎮文化體育站等體育專職工作人員及中小學校體育教師,所占比例較低。非專業(即業余)體育指導員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接受過系統培訓、考取了教練員資格證書的;另一類是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業余兼職人員,古丈縣農村這類非專業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多。據統計,古丈縣現有體育指導員國家級1人、一級16人、二級40人、三級51人,還有一部分沒有級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專業水平能力不強,絕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沒有系統學習過體育專業方面的知識,對體育專業知識了解不多,更談不上理解某個體育項目的基礎理論、動作要領、功效作用。
4.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引進及報酬情況。古丈縣是偏遠窮困的山區,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緩慢,體育指導員引進組織力度不大,學習交流培訓不夠,缺少新鮮年輕的人才進入隊伍?,F有隊伍工作思路老套、創新意識不強,工作缺乏激情、指導能力不足。據統計,工作10年以上的占60%,工作5—10年以內的占30%,工作5年以內的占10%。并且,體育指導員普遍收入偏低,收入每月在2 000元以上的占32%,收入每月在1 000—2 000元之間的占46%,收入每月在1 000元以下的占22%;收入不穩定,除體育部門專門工作人員及學校體育教師有固定薪酬外,其他大多數體育指導員沒有穩定收入,多數是無償進行服務指導,更影響了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熱情。
(二)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管理
1.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管理機構。據調查統計顯示,古丈縣體育指導員的組織管理機構一般包括體育局、鄉鎮文化體育站所、中小學校、體育培訓學校、體育健身館、體育運動協會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在縣體育局的領導下,由各鄉鎮、村組、各行業協會、體育社團共同參與管理實施??h體育局是全縣體育工作的中心管理單位,目前擁有工作人員13人(局機關3人、體校9人、場地管理1人);12個鄉鎮各有一個文化體育站所,共有專門工作人員24名。全縣現有中學10所、小學11所,均開設有體育文化課,有專業體育教師40余人;有一所體育培訓學校(玉玲舉重運動學校),有專職體育教練5人(屬體校編制)。有基層群眾業余文體團隊48個、業余指導員50余人,包括籃球、門球、健身廣場舞、龍燈、苗族鼓舞、土家擺手舞、腰鼓、秧歌等多個門類,其中古陽鎮、默戎鎮、羅依溪鎮就占了70%,其余9個鄉鎮僅占30%。有門球協會、小背簍籃球俱樂部、獵人籃球俱樂部、安踏籃球俱樂部、早晨隊籃球俱樂部、科學健身協會 、紅太陽健身協會、釣魚協會、摩托車協會、自行車俱樂部、圍棋協會、徒步山水間俱樂部等10余個單項體育協會,每個協會有1個以上指導員。這些協會、團隊多分布在古陽鎮(縣城鎮)及羅依溪鎮等離縣城近的大鄉大鎮,邊遠一點的小鄉鎮農村缺少。
2.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情況。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起步較晚。2001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正式頒布,標志著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已開始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職業化的發展方向。特別是2011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出臺,更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全民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古丈貧困落后的山區,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落后緩慢,組織機構松散缺乏,管理機制不健全,工作人員配備不齊,缺少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及一套較完整、較健全的農村體育指導員組織、考核、激勵、培訓等機制體系。
(三)對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活動的研究
1.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活動項目情況。從古丈縣體育指導員指導項目統計情況可見,在優勢體育項目舉重上,玉玲舉重運動學校先后向州、省、國家隊輸送了龍玉玲、羅紅衛、陳初富、向艷梅等一批優秀舉重人才,多次取得世界、國家級比賽先進名次。舞蹈、球類為絕大多數人所擅長的運動項目,其中舞蹈類包括了廣場舞、健身舞等,中老年人參與較多;球類包括了籃球、乒乓球等,干部職工中參與較多。民俗體育類包括龍燈、苗族鼓舞、土家擺手舞、腰鼓、秧歌、陽戲、漢劇、四方鼓、毛古斯、花鼓等,村、社區群眾參與較多,隨著相關部門對民俗體育項目的不斷推廣,使民俗體育的發展態勢不斷高升,越來越多的體育指導員把目光投向了這類運動。新興體育類項目包括騎行、瑜伽等,其鍛煉人群數量也不斷攀升,在青年健身者中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近年來,古丈縣體育局、總工會、婦聯組織了一系列的全縣性社會體育活動: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健身操比賽、苗鼓比賽等。
2.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活動場所及經費情況。在調查中還發現,有限的活動經費、有限的活動場地、簡陋的體育設施等也是影響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專業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經費問題是制約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最大障礙。古丈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能用于體育建設的經費遠遠不足,大多數社會體育指導員都是無償服務、無償指導,沒有足夠的經費不能很好的開展社會體育方面的活動。其次是場地缺乏、設施簡陋。古丈縣僅古陽鎮(縣城鎮)有一個德潤體育文化中心,集“體育競訓、全民健身、景觀休閑、游憩集會、抗災疏散”于一體,并配套了專門的體育設施。其他鄉鎮雖然也建有健身場地,但都比較簡陋,很多場地選在學校、單位、酒店周邊較大的坪場,配套的體育設施落后匱缺。特別在貧困的農村有的只有半邊籃球架,有的是只有一張破爛的乒乓球臺,有的場地掛靠在村部,多數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只能局限于節日傳統的山歌、舞龍、舞獅等民間文化體育活動。
二、古丈縣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對農村體育重視不夠、農村體育事業薄弱
古丈縣縣一級的體育工作機構包括群眾性體育協會因多種因素的制約,大部分集中在縣城鎮,觸角也很難延伸到農村。鄉鎮雖然設有文化體育站所,但工作人員配備不齊,鄉鎮、農村文化體育專干不專職,常常被抽調從事其他工作,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加之對體育工作缺乏科學長效的指導規劃,對體育工作人員缺乏規范有序的組織培養,導致農村體育指導員數量不足、隊伍萎縮、人員老化,城鎮、農村分布不均衡,與本地區群眾體育需求差距大。
(二)體制機制不健全,人才引進管理較難
體育指導員的管理組織的缺乏分散,體育指導員的引進、組織、管理、培訓、激勵等一系列體制制度不健全。準入門檻和入職待遇不高,難以留住現有的優秀體育人才,更難以吸引優秀的年輕專業人才,加之對現有的指導員組織管理不善、培訓交流力度不夠,導致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程度偏低,專業體育指導員數量少,專業化水平不高,指導技術單一、指導力量薄弱。
(三)經濟條件相對落后,配套設施跟不上
古丈縣是國家和省、州確定需要重點扶持和照顧的西部少數民族貧困縣??h財政非常薄弱,能夠投入到體育事業建設的資金更加有限。經濟實體不足,缺乏配套的體育活動場所、設施,農村體育指導員沒有報酬或津補貼、多為無償性服務,導致體育指導員工作熱情度低,整個農村體育事業發展不快,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發揮不大,嚴重制約了古丈縣全民體育事業的發展。
(四)群眾體育氛圍不濃,體育指導作用發揮不大
農村體育活動的主體是農民,而在古丈縣偏遠貧困的山區80%以上的男女青壯年外出打工,剩下多數是老人和未成年人,農村農活較多,農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精力有限。而且農民觀念比較落后,“干活就是鍛煉”的思想根深蒂固,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無論是開展體育活動的人數還是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都偏低,活動也多為健身操、廣場舞、苗鼓等更適宜于中老年人參與的項目,體育指導員指導項目較單一、作用發揮不大。
三、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擴大優化農村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
推動農村群眾體育事業的協調發展是各級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能,是各有關職能部門應盡的職責。縣委、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把農村體育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經常研究體育事業發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實際問題,并將落實情況作為對鄉鎮、職能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體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體育事業發展及體育人才培養長遠指導規劃和工作方案。
(二)健全組織體系,不斷提高農村體育指導員管理水平
充分發揮體育工作部門及體育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形成體育部門為主導、社會體育協會為主體、各種社會體育組織廣泛參與,組織落實、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的組織體系。制定并施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制定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要求、服務標準、道德規范和工作守則,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和工作規范化建設,使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有章可循。不斷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管理的政策、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等級制度、培訓制度、注冊登記制度、服務考核制度、表彰獎勵制度,逐步實現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制度化、科學化、法治化。組織發動社會體育指導員經常、廣泛開展科學、安全、方便、高效的體育健身指導服務。
(三)完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農村體育指導員專業水準
按照“以用為本,學用結合”的原則,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交流制度,增強培訓、交流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科學制定培訓大綱及年度計劃,規范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根據古丈人文、民俗、愛好等實際,設置培訓內容,增加特色培訓內容。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做好培訓基地設施配備及師資隊伍建設,拓寬培訓渠道,探索體育技能培訓的新辦法,豐富培訓方式和內容。組織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展示和交流活動,推廣各地、各單位的有益做法,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聘請組織專家、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到基層巡回講課輔導;定期組織縣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外出觀摩大規模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開闊視野。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不斷提高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健身指導專業水準和服務水平。
(四)加大體育投入,不斷強化農村體育指導員活動保障
切實加強體育事業投入,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體育健身指導服務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提供保障。積極爭取在縣財政預算中列支一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費,在用于全民健身的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費,并隨著體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費的投入;在重點保證培訓經費下,資助社會體育協會開展活動,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體育健身指導服務配備必要的裝備、音響、燈光等,提供工作、交通補貼。積極爭取企業和社會贊助,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多渠道。鼓勵各類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體育健身指導服務提供物質保障。
(五)豐富活動內容,全面發揮農村體育指導員積極作用
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鄉村文化協管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愛好者的積極作用,借助國慶節、春節等民族重大節慶日,組織開展富有古丈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民俗活動。繼續發揮縣總工會、婦聯、團縣委等群團組織的號召作用,以“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為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全面參與的社會大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文化體育“三下鄉”活動,經常舉辦以鄉鎮、村為參賽單位的各種文體比賽和文體活動,滿足農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體育需求。
(六)強化宣傳推介,充分激發農村體育指導員事業熱情
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媒體、宣傳欄,開辦社會體育指導員欄目,制作社會體育指導員宣傳片、宣傳冊、宣傳畫,宣傳、樹立社會體育指導員良好的公眾形象,擴大社會影響,提高社會認知度。組織體育健身技能和理論學術水平較高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社區和農村村鎮開展宣講、輔導和交流活動,吸引更多的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活動?;I劃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先進評選表彰活動,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廣泛進行社會宣傳,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社會志愿服務的楷模,成為推動全面健身事業的中堅力量。
結語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動,要加快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建設,推進農村體育事業建設發展,就要多渠道、多層次地引進、培訓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充分發揮農村體育指導員的積極作用,使農村體育指導員真正成為“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指導者、群眾體育活動組織者、體育場地設施維護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領者”,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促進人民群眾的健身活動走向科學、健康、有序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古丈縣志編輯部,古丈縣委黨史辦.古丈縣志:第24篇[G].衛生體育,2014.
[2] 程小毅.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J].科技信息,2008,(15).
[3] 周章師.貧困地區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的思考[N].右江日報,2010-03-23.
[4] 曹素芳.龍巖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及其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10,(4).
[5] 劉勝.我國農村體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