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以《共青團十七屆二中全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帶領廣大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走在前列的決議》和《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共青團工作五年發展綱要》為理論依據,結合實際,探討了少先隊與共青團如何更好地銜接問題,并就如何引導、啟發、培養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加入共青團組織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具體實踐中,嘗試建立“少年團校”、“推優入團”、“退隊儀式”等團隊活動,促進三者銜接,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構建新知、發展能力、提升水平,幫助他們完成好“兩個過渡”,實現團隊工作的一體化,確保教育措施、教育影響和教育效果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
關鍵詞:團隊一體化;團隊銜接;推優入團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4-0085-02
告別少先隊,是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是邁向青春的第一步,是少先隊組織向共青團組織過渡轉變的過程,也是少先隊員積極向共青團組織靠攏,并加入團組織的一個重要轉折過程。多年來,共青團和少先隊是彼此“獨立”的,其活動大多由不同人員來組織實施,彼此之間缺乏過渡和銜接,處于“脫節”狀態。所以,應充分發揮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各自的優勢,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青團要發揚“全團帶隊”的傳統,健全少先隊組織的各級工作機構,支持少先隊創造性地開展活動,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向共青團組織靠攏,做好中學團、隊銜接工作,改變學生由少先隊向共青團過渡階段的“脫節”現象,使學生從被動的“離隊”轉變為積極的“入團”。
一年來,我們本著“全團帶隊,推優入團,團隊共興”的指導思想,在優化團隊銜接,促進學生成長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組織機構
初中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種過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初中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并向青年期過渡;二是初中學生也面臨離隊和入團的選擇,在組織身份上由少先隊員向共青團員轉變(過渡)。尤其是進入中學的少先隊員,為了讓這部分少先隊員盡快入團,舉行以“對團的認識”、“我心目中的共青團”等為主題的座談會。通過學習,增加了團員間的聯系,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同時,我們要健全組織機構。具體做法是:1.新生一入校,在軍訓期間就成立少先隊大隊,加強少先隊員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2.成立“團隊一體化”領導小組,由校團委書記任小組組長兼輔導員,實現團隊工作領導一體化;3.選派優秀的青年黨員教師(班主任)擔任輔導員,這樣就為今后“團隊一體化”打下了基礎。
二、開展團隊活動,做好推優入團
活動是少先隊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全面育人的廣闊課堂。隊員進入中學后,對少先隊集體和活動產生了種種新的期待,渴望活動能滿足他們求自主、求新、求知、求美、求樂等內在需求。因此,中學少先隊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從要求到措施都要按照隊員少年期的年齡特點及其成長發展規律開展教育活動,體現少年化的特色。中學少先隊活動應具有更深刻的理論思辨性、更豐富的社會實踐性、更廣泛的主體參與性和更廣闊的知識包融性。
在教育內容上要強化少年立志教育、少年成才教育,要有計劃地進行新一輪、高一層的少先隊銘言、隊禮、隊名、隊風、隊紀等組織教育;開展“新世紀少年形象大討論”、“對歷史的采訪”、“青春奠基禮”、“登高觀日出”等富有時代氣息、少年情趣的教育活動,進一步做好“少年團校”、“推優入團”、“退隊儀式”等關鍵節點,以提高團隊一體化的凝聚力,達到團隊銜接,團隊共興的目的。
(一)活動引路,拓展社區團隊一體化工作新空間
一是開展少先隊社區“雛鷹爭章”活動。圍繞社區綠化,創衛、安全等中心工作,少先隊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建設,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把社區活動和少先隊“雛鷹爭章”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隊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開展體驗教育。根據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開展“新世紀我能行”夏令營、“當一天家”、“當一天小交警”、“環保衛士”等形式多樣、靈活開放的體驗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等各個方面,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增強在社會上激烈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三是積極開展團隊“手拉手,心連心,共進步”活動,有學生團支部與少先隊組織的手拉手,有推優入團的團隊員與隊員之間手拉手,有老隊員與新推優入團團員之間手拉手,拉近了團員與隊員的距離,使他們在學習等多方面共同發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整合資源,推進社區團隊一體化工作新發展
一是人力資源的整合。依托青少年教育工作網絡,以社區為基地陣地,充分調動青少年教育工作各職能部門的力量參與到團隊一體化工作中來,共同關心少年的健康成長,如紅領巾警校。
二是財力資源的整合。通過與社會各界聯合舉辦活動,有效地調動社會財力,如與公司聯合舉辦“快樂成長營”活動等。
三是工作陣地的整合。爭取社區、科技、教育、企業等部門的支持,建立健全了社區教育陣地、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少先隊組織不僅善于“借臺”,也善于“搭臺”,采取與其他組織合建、合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擴大少年活動陣地,同時將一些活動陣地推向社會,使其發揮綜合效益,壯大實力,創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少先隊工作的良好環境。
(三)健全機制,開拓團隊一體化工作新模式
一是開展團隊一體化活動,做好團隊銜接工作。團隊銜接是中學少先隊的特別任務,一方面是由少先隊與共青團的組織屬性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學少先隊員自身進步和成長的需求。所以,要做積極開拓團隊一體化工作新模式,在團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共青團的基礎知識教育座談會,推薦優秀少先隊員作為團的發展對象等,激發、鼓勵學生認識共青團,進行“推優入團”工作。建立活動小組,分組討論活動后感想。組織交流得出結論,逐步形成隊對共青團的認識。
二是建立“少年團校”、“推優入團”、“退隊儀式”的良好機制,不斷為共青團組織輸送大批優秀后備人才,使少先隊真正成為共青團的后備隊。
三、轉變教學觀念,搞好團隊銜接
目前,有很多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還根深蒂固,開展活動還比較陳舊。要搞好團隊銜接,首先教師的觀念必須轉變,否則就會使課外活動穿新鞋走老路,名為主動實為被動。因為在實際活動中,學生究竟能不能發生思想應有的轉變,取決于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幫助,學生思想方式的轉變以教師教育方式的轉變為前提。只有教師站在國家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入團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培養人才觀念,才能使團、隊有效銜接在課外活動中得以實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化,共青團、少先隊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育人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模式,迎接新挑戰,讓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團隊自身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使初中團隊工作在雙向延伸、雙向滲透的過程中得到加強,并不斷完善。圍繞培育“四好少年”做好團隊一體化建設,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對團隊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經驗不足,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例如,如何使團隊一體化建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何評價“團隊一體化建設”?怎么量化效果?還有待在今后的課外活動教育實踐中進一步去探索。
參考文獻:
[1] 共青團中央.共青團十七屆二中全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帶領廣大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走在前
列的決議.中青在線,2014,(1).
[2] 共青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共青團工作五年發展綱要.中青在線,2014,(1).
[3]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新華網,2013,(5).
[4] 任飛.共青團基礎知識教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