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 祁曉



摘 要:在對高等教育推動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定量的分析,并運行相關性分析法顯示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高度相關性。但若想實現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單純依賴于規模擴張是長遠的任務。因此,最終從優化高等教育的布局、優化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優化高等教育的層級結構等角度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區域高等教育;區域經濟;高等教育結構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4-0154-03
一、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問題。例如,美國學者舒爾茨認為,人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他利用教育收益率法計算出,美國在1929—1957年間,教育所創造的國民收入約占美國總的國民收入的3/10[1]。美國學者加里·貝克爾指出,教育性投資是生產性投資,對于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影響。還闡述了人力資本投資對就業和收入的各種重大影響,并提出了估算人力資本投資量的各種方法[2]。以上兩位經濟學家為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建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學者丹尼森采用因素分析法對美國1929—1982年間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國民收入年均2.92%的增長率中,有0.4%是由教育所貢獻的;前蘇聯學者斯特魯米林以工資為尺度進行勞動簡化,計量了前蘇聯20世紀20年代教育對國民收入的貢獻,其結論是該時期教育對國民收入的貢獻是27%[3]。
國內學者對高等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充分的論證。以靳希斌為代表用勞動簡化法計量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了度量[4];楊亞軍和李洪天對江蘇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估算,表明江蘇省的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并不理想,應進一步充分重視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5];朱迎春與王大鵬對1996—2006年的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了度量,表明區域間的差異呈現出由東向中西部逐步遞減的分布[6]。
由此可見,前期文獻已經充分驗證了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我國,區域化特征顯著,因此,區域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熱點。黑龍江省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從2008年開始實施高教強省戰略。
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發展規模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反映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模的綜合指標,它是高等教育在校生數與適齡人口數之比。如圖1所示,黑龍江省的高等教育發展規模呈現出整體上升的態勢,在2013年略有下降。
(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分布情況
黑龍江省現有高等學校 79 所,其中地處哈爾濱市的有50所,牡丹江市6所,齊齊哈爾市和大慶市各5所,佳木斯市4 所,綏化市2所,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伊春市、黑河市以及大興安嶺市各1所。如表1所示,普通高校中,具有本科培養層次的32所,地處哈爾濱市的有23所,大慶市和齊齊哈爾市各3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雞西市、綏化市和黑河市各1所。
如表1所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本科)分布主要集中的省會城市哈爾濱,存在著明顯的分配不均衡性。
(三)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情況
現有省級重點專業23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6個。全省共有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3個,研究生培養單位25個,有國家一級學科14個,重點二級學科6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二級學科8個,博士學科授權點47個。①
其中,根據2011年《211工程大學本科質量報告》數據顯示,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一個985院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27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9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6個。東北農業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是分別具有顯著行業特色的211高校。東北農業大學擁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9個;東北林業大學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
如果將應用型落地人才作為評價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的重點,將地方高校的行業背景作為主要的影響因子統計,則黑龍江省具備農業、林業以及煤炭背景的高校只有14所,僅占全部高校數量的17.7%,其中農業(農墾)背景9所,林業背景2所,煤炭背景2所,石油背景1所。而這些具備地方特色產業屬性的高校中,具備本科培養層次的僅有5所[7]。
三、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發展規模與區域經濟相關性的統計分析
自1998年高校擴招后,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呈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在本研究中,以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作為反映高等教育發展規模的指標,以黑龍江省人均GDP作為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兩者的變動情況如圖2。
運用教育統計學的中相關性分析法,借助于SPSS軟件,對黑龍江省2003—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與人均GDP 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相關分析主要有積差相關(用Pearson相關系數衡量)和等級相關(用Kandall和諧相關系數、Spearman相關系數衡量)。積差相關分析有嚴格的條件約束:變量的總體必須服從或接近正態分布。在不滿足前提條件的情況下,直接使用積差相關分析法,會導致結果產生很大偏誤;相比而言,等級相關是以等級次序排列或以等次次序表示的變量之間的相關,并不要求總體服從正態分布,所以應用更為廣泛[8]。兩者的相關情況如表2所示,相關系數為0.927。由此可知,黑龍江省的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已表現出高度的相互依存關系。
四、提升黑龍江省高等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從上述的相關性分析可知,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發揮規模的擴大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動作用,相應的,黑龍江省經濟發展也為黑龍江省的高等教育形成了重要支撐。
然而,若想促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單純依賴于規模的擴張是明顯不足的。只有通過優化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才能有效推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優化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布局
區域高等教育布局的不均衡,其實質是高等教育資源在區域之間的不均衡分配。黑龍江省各地區高等教育應該本著差異化發展的戰略,實施適當的分工與合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主要應依據以師資力量為核心的辦學條件,在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在自身具有優勢的學科、層次、類型上適當擴大規模,在滿足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之外,為其他地區輸送優秀人才,提升本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在自身處于劣勢地位的學科、層次、類型上應該先走質量提升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暫時不應急于追求較大的規模。省域內的高校,由于空間距離鄰近的相對優勢,有利于進行合作和交流。高校之間的聯合、協作可以有效彌補高校資源地域分布不足的缺陷。
(二)優化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
目前,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學科設置的多而全。然而,《麥可思2012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的報告顯示,2012年部分專業因為就業率和薪資低而被列為“紅牌警告”專業。據統計,2012年被紅牌警告的本科專業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等;高職高專被紅牌警告的專業有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而且以上專業與2011年的紅牌專業基本相同,表明就業不好的專業具有連續性[9]。因此,脫離市場需求的導向,盲目追求學科設置的全面性,必然會導致供給與需求的脫節,從而最終形成大量畢業生就業就失業的現象出現。因此,高校在進行學科設置時,應首先考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并兼顧市場需求導向。
(三)優化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
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的不匹配是導致高等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對區域經濟促進作用的主要原因。職業教育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在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比例上,應逐步加大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比重。而且考慮到知識經濟的不斷深入推進,應增大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的總體規模。
參考文獻:
[1] 西奧多·W·舒爾茨.教育的經濟價值[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 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馬丁·肯尼.教育經濟學國際百科全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 楊亞軍,李洪天.江蘇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估算及分析[J].教育研究,2006,(7).
[6] 朱迎春,王大鵬.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0,(2).
[7] 霍影,張鳳武.嵌入省域產業特色的優勢學科群集群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0).
[8] 姜穎,孫永波,賀啟印.提升區域高等教育與經濟協調關系的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10).
[9] 麥可思2012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發布——工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EB/OL].http://hn.rednet.cn,2012-06-13.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