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香 張鴻艷 李雅玉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中學;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
給學生的寫作尋求一個支點——心理描寫作文指導反思
李秀香張鴻艷李雅玉
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中學;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辯證統一、有機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只要用心去思考,恰當安排,找好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點,運用好“杠桿”和“支點”,寫作這塊“頑石”終究會被順利撬起,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終究會理順,最終達到“不教”的目的。
語文;寫作教學;杠桿;支點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經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如何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呢?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撬動”。筆者認為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是覓得撬動寫作這塊“頑石”的“杠桿”,而把閱讀中獲得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運用于教師的寫作指導和學生的寫作實踐中,就是為“杠桿”立好一個支點,從而就能撬動寫作教學這塊“頑石”,理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最終達到“不教”的目的。
在語文教學中以單元為整體宏觀設計閱讀教學:先整合字詞;再以點帶面細讀一兩篇文章;以教材為例子,抓準某一讀寫訓練點深入研究課文,總結閱讀方法,把課文作為寫作的首選范文,積累寫作素材;最后提供若干篇同題材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不斷感悟、深化讀寫訓練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的時刻給學生帶來歡樂,那么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里。精神高漲的狀態、研讀書籍時的喜悅——這些是一個強大的杠桿,能夠把大塊的知識高舉起來。”
例如:在學習《心聲》這一課時,抓住心理描寫這個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點,來帶動典型的心理描寫的文章的閱讀。學生閱讀大量的關于心理描寫的文章,學生摘錄了很多心理描寫的語句,例如下面這段文字:“老弟,這是冒牌的英雄主義!干掉自己,任何一個笨蛋,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這是擺脫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種辦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沒有試試去戰勝這種生活呢?為了掙脫這個鐵環,你已經竭盡全力了嗎?你是不是已經忘了,在沃倫斯基新城附近,一天發起十七次沖鋒,不是終于排除萬難攻克了那座城市嗎?把手槍收起來吧,這件事永遠也不要告訴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實。”
學生通過閱讀,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擴大了閱讀面,積累了一定量的寫作素材,對讀寫結合訓練點有了初步認識,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把以前學過的《最后一課》《背影》《羚羊木雕》《阿長與山海經》等課文再次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勾畫出描寫人物心理的語句并歸納心理描寫的作用: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通過“小弗朗士”的內心獨白,突出了“小弗朗士”的懊悔、自責的心情。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通過想象,突出了“我”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我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的跑出門去。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突出了“我”的難過的心情。
學生之所以畏懼寫作,是因為長期以來語文老師不重視寫作,尤其輕視寫作的指導,更不愿把課堂時間用于寫作訓練。因此看別人文章就如同鏡花雪月,縱有奇詞妙句也不能在自己的筆尖流淌。
通過上述閱讀的積累,在經過對“心理描寫”這一讀寫結合訓練點的閱讀訓練,學生總結出多種心理描寫的技巧,如“內心獨白”、“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的暗示”、“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前文巧妙的鋪墊”等,他們試著把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或作文片斷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習作,如一位同學描寫考試之后的心理:
月考結束了,當語文老師抱著考試卷走進了教室,“啪”的一聲,試卷摔在講桌上。那聲音似乎是按鍵,一下子把我內心的加速鍵給砸中了,我的心“砰砰砰”狂舞不止,似乎就要沖出我的胸膛,兩股也戰戰:“這次不知考的如何?我曾經向老師保證過要上110分的,要是上不了可怎么辦啊?語文老師會不會生氣啊?”
“說時遲,那時快”,課代表已經一個箭步躍到我的面前了,詭秘地笑著,我知道“完了”!
他嫻熟地撮起試卷一邊,手腕靈活一轉,“啪”!試卷扣在了桌子上。我不敢翻開卷子看分數,更不敢抬頭看語文老師,我似乎感覺到語文老師正惡狠狠地瞪著我,我仿佛看到了老師那雙充滿兇聲惡煞的眼神猶如激光向我掃來。我咽了口唾沫,決定面對這現實。
我捏起了試卷的一角,慢慢翻開“2——1——1”“112”!我還沒從大悲轉移到大喜中來,我做到了,緊張的心情就像“駿馬跑千里,銀燕入云霄”一下子飛到了九霄云外。
我放松了心情,似乎嗅到了窗外飄來的丁香花的味道,偷偷地朝窗外一瞥,樹葉在陽光下綠的發亮,白云也把天空擦得如此澄凈、透明,我立刻神清氣爽起來。
從這篇習作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學生所運用的心理描寫恰到好處。應該說學生充分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第二手材料就是寫作的“杠桿”,充分理解消化閱讀課文中描寫方法技巧就是寫作的“支點”。正如葉老所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對于教師來說,只要用心去思考,找好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點,把“杠桿”和“支點”運用好,那么何愁寫作這塊頑石不被撬起呢?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河北省十二五規劃自籌經費重點課題《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階段成果(編號1404078);承德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的研究》階段成果(編號13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