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薔
河北省固安縣第二中學
基于專題學習網站的自主探究式教學
李薔
河北省固安縣第二中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目前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與學習的方式很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正在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其中利用專題學習網站進行學與教的實踐,就是其中一種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在本研究中,我以自己在教學中所設計制作的幾個專題學習網站,來論證專題學習網站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學。
專題學習網站;專題學習網站的組成結構
專題學習網站,是圍繞某一專題進行的詳細而深入的資源建設,利用網站的功能模塊組織學習者使用網站提供的資源,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對該專題進行全面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下(如教學活動、各種問題情境以及虛擬實驗,甚至游戲)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培養學習者的觀察、思維能力,同時利用網站提供的資源進行知識的重構,創作作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
專題學習網站是一個基于網絡的專題資源型學習系統,應該為學習者提供完成專題學習的基本服務,因此它至少應包括專題結構化知識(包括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結構化處理)、專題學習資源庫(包括各種圖片、動畫,視頻影像,動聽的背景音樂、學習工具等網絡資源)、網上協商討論空間及專題學習評價(通過收集與學習專題相關的思考性問題、形成性練習和總結性考查的評測資料,以便能讓學習者進行網上自我學習評價)等四個基本組成部分[2]。從而完成學習資源與學習過程的整合。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本人曾與不同學科老師合作完成過多個不同類型的專題學習網站。以下主要以其中三個網站為例,來論證專題學習網站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學模式。
1.網絡探究課《故宮博物院》專題學習網站——基于課堂講授的“情境——探究”模式。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可采用設置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以學生是導游班的實習導游員,故宮博物院就是實習景點,任務就是要面向游客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情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欣賞一段故宮的視頻文件,接著,教師請同學們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用最簡練的語言,給大家講講。從而完成新課的導入。然后,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通過專題學習網站探究學習本課教學內容,最后,師生共同總結,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本專題學習網站首頁效果如圖1所示。
2.《圖形的旋轉》——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
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就是教師通過專題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資源和工具,學生通過對任務建議、基礎知識、學習資源、在線測試和討論交流等方式自主學習,從而習得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在《圖形的旋轉》專題學習網站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動畫演示。其中,“旋轉的概念”、“旋轉的特征”等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旋轉作圖”學生通過專題學習網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最后通過網站中“類比探究”歸納出“平移特征”與“旋轉特征”的區別。為了檢測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過關檢測”進行在線測試。本網站共由:引入新知、初探旋轉、再探旋轉、合作探究、類比探究、過關檢測、閱讀材料、應用拓展、聯系我們9個版塊組成。其中“應用拓展”版塊讓學生不僅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圖形中蘊涵的規律性,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及大膽探究新知識的創新能力;“聯系我們”版塊實現了學習活動的及時反饋以及協作交流功能。
網站首頁截圖如圖3所示。
本課專題網站自主學習模式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
3.《個性化相冊DIY》——基于webquest的主題探究學習。
WebQuest是一種基于互聯網資源的課程單元式探究型學習模式。在WebQuest模式中,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創設的情境或者一項任務,一般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一個需要完成的項目,并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學習資源,要求他們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來得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WebQuest網站一般分為簡介、任務、過程、資源、評估和結論共6個模板,每個模塊自成一體,設計者可以通過改變各模塊來實現不同的學習目標。
在設計本專題網站時,參考了WebQuest網站的一般形式,把資源模塊整合到任務模塊中,這樣的整合調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明確任務要求后,更直觀地把提供的參考資源與研究的活動內容結合起來。
最后制作完成的網站結構圖如圖6所示。
以上三個專題網站實例所列舉的教學模式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組織教學的應用探索,作為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基于專題學習網站的網絡學習環境有巨大的應用優勢。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深入探討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開發、建設與教學應用的一系列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以創設更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為主旨,發動學生參與,讓他們去思考、發現、探索,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1]楊滿福,專題學習網站的內涵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4.9:21~22.
[2]祝智庭,鐘志賢.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