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余
河北省永清縣教師進修學校
淺淡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
郭香余
河北省永清縣教師進修學校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些,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并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門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在這里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現(xiàn)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已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本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條件。只有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啟發(fā)我們?nèi)ヌ剿骱退伎迹艜鲃尤ふ医鉀Q它的辦法,才會主動查找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對學生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尊心強的心理特點,要講究方式方法,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或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或從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出發(fā),或從學科中的歷史典故出發(fā),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形成一種情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jīng)驗或表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例如:在學生陸續(xù)進入機房的過程中,我通過教師機循環(huán)放清新悅耳的樂曲,使同學們進入機房就有一種平和舒緩、愉悅的心情。在上課前給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戲,指導他們進行鼠標操作練習、了解計算機界面性能,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給他們創(chuàng)設在“學中玩,玩中學”的輕松氛圍。
對知識的渴求是學生內(nèi)心深處潛在的一種欲望,教師應充分挖掘、激發(fā)這種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學的契機。在些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每一個學生的思維,但也不是任由學生的思維走向歧途。教師一方面要通過啟發(fā),給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活思維狀態(tài),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的最佳時間,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計算機對學生本身具有吸引力,學生對計算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這正是促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興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導,因此激發(fā)學生興趣是學好這門課的前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nèi)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fā)言,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nèi)容,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被稱為示范教學法。也就是指教師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范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科教學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范,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操作鼠標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范。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其操作步驟為:①進入到指定位置;②文件—新建—文件夾;③轉換輸入法;④把鼠標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⑤輸入文件夾的名字;⑥確定。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還可教師學生同步,就是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而學生在學生機上按老師的講解步驟,一步一步跟著操作,邊講邊操作,師生同步操作,老師講的輕松,學生學得明白,便于知識技能的掌握。這種操作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信息技術課實踐性強這一特點使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都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已的課堂散發(fā)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