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攢
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第一小學
淺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李勤攢
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第一小學
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簡稱。最早明確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發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說》的演講,在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他認為純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見,去處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靈,使之日進于高尚的境地。在他看來,美育會帶來“自由的”、“進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應。如果繼續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國的春秋時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圖時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圖認為美可以讓人“洗凈靈魂”。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任何教育只有吸納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可以說,在中國存在一個隱形的美育傳統,繼承這個傳統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應該努力追求的。(中國美育思想最為獨特的品格與審美訴求就是對人生與人品的重視。就中國美育思想來看,所謂美,總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實際上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種心靈境界與審美境界。)
在回過頭來看,美育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有其獨特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也是一項美的工程,它們都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塑造著人的心靈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包含著美育的內容,美育中也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因素。其共同目標是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道德觀、榮辱觀,分清是非、善惡、美丑,明確應有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核心價值基礎,使他們成為真、善、美和諧統一之人。美育的目標首先就是要引導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激發對美的熱愛與追求,通過以美求真、以美揚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響其思想,幫助他們培養真、善、美的人格。美和善是相統一的。古今中外的美學理論也一致認為,美和善在本質上具有相通互融的本質屬性,因此也就形成了美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互通互融的關系。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感情和信念端正。經過長期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人感到丑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讓美把丑與惡排擠出去,這是教育的規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給美育以豐富充實的內容,保證美育的正確方向;美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供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過美并利用美進行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各個學科都含有審美因素,而我國的語文學科因有更多的人類文化精華,所以更是與美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如前所述,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是古往今來杰出教育家的重要課題,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語文學科的思想性,藝術性很強,所以其美育因素不可忽視。語文教學也必須體現出審美教育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為語言是文學的語言,沒有一種審美的心態,根本無法對這種語言文字產生親切感、認同感,更何況這還是繼承人類文化、民族文化的基本心態——學生只有發現了文章、文字之美,才會從心底對此一種文化和語言產生根本的興趣。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把“提高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和“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并重,作為語文教學的兩大目標,就很能證明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密不可分。
語文是屬于語言的藝術,語言的美同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詩歌,它以精煉的詞句、富有節奏的韻律,表現美好豐富的思想感情。如《靜夜思》鄉愁和人生感慨就應把學生帶入一個古典的世界,一幅月夜之景便應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那中華民族難忘的唐詩韻律永遠在學生心中蕩漾。有的學者認為:在分析作品時,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我們認為,要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佳辦法是情感陶冶。
大自然是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美的源泉一篇篇的佳作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瑰麗的自然美景畫卷,這琳瑯滿目的自然美景,怎能不使學生向往?語文課中很多描述大自然、祖國名山、著名建筑,有的遠在天邊。只有重視美感的培育,才能讓學生進入欣賞美、認識美的境界。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點和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時我們就要突出語文教學中的社會生活美。人是大千世界和社會生活的核心,作者往往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這些形象,可以說是各種不同的美的形態,有許多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行動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靈中樹立一座座美的豐碑。這是人物形象之美。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就必須誘導激發學生對審美對象的喜悅感、質疑感、驚異感等,調動學生的審美潛力,使學生產生審美激情,進行深刻的審美體驗。實踐證明,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可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美的能力,關鍵是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審美創造的情感和興趣,這是審美創造的源泉和內動力。語文教學中激勵學生創造美的途徑很多,比如作文、周記等。作文作為語言的“輸出”,是一種創造表達。學生在作文中可以說自己的話,袒露自己的情感歷程,表現自己對美丑的判斷,享受自己的創作成果,這也是一種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通過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這種特殊的教育效果是語文這門學科中的獨有的,因此美育也是語文科教師樹立學科意識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