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娜
河北省易縣梁格莊初級中學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王立娜
河北省易縣梁格莊初級中學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也是語文教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學”、“會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對過去的傳統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那么,怎么樣才能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處處設疑,“于不疑處有疑”,去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波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問題的設計要做到準確,巧妙,難易適當,有啟發性,實效性而且要把握好發問的時機,這樣才能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學《荷葉·母親》一課,我在指導學生讀課文前,先讓學生觀看大屏幕上文中的《荷葉》大插圖,然后說:“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感情,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奔騰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盡的源頭之水?!北牡脑娭杏性S多歌頌母親的詩句,你知道嗎?學生馬上會讀起本課的詩句或者他們知道的冰心的詩中歌頌母親的詩句。然后對學生的表現表示贊賞,接著我說:“在這幾首詩中,把母親比作荷葉、春光、鳥巢,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依戀。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樣通過農村學生熟悉的荷葉插圖談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巧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打開思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還會更好。
常言道:教有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教法問題。有的人說教語文還不簡單,不是讓學生讀課文、說段意,就是讓學生寫生字、組詞、背答題。其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過很大的作用。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教法現在已經陳舊,教學手段單調,不適應新時期的教育了。因為這種語文教學缺乏新意,難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實除了讓學生練習聽說、讀、寫、背以外,還可以演、唱。甚至即興創作,那才是最高境界。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妨多教會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語文的方法很多。學生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來學習。
(1)學好課本知識。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學生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學習能力。
(2)注意課外積累。在緊張的學習階段,初中學生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只要有機會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這樣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更多知識,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
(3)加強寫作訓練。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自己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千方百計地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益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疏導形式。例如:我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就指導學生去多角度閱讀,這樣讀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讀得有創意,能夠提高閱讀質量。
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想方設法,因地制宜盡最大努力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空間,使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體現。當然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更要強化老師的主導作用。老師只有導得適時、適度,才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既不完全被學生所牽引,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比較自由的空間,不指責,不批評,給以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在學生緊張又興奮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是使語文課堂教學富有變化、富有激情的關鍵。而這種點撥不是即興發揮,也是精心設計的結果。
可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能產生求知的愉悅,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