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欣
河北省石家莊市石門小學
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教學目標
李會欣
河北省石家莊市石門小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規定了清晰的目標。對小學語文來說,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將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滲透、貫穿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必須充分地指向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是確定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必然是多元的教學目標,大體說來,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認知體系。這里不是知識體系而是認知體系。知識體系是客體,小學語文知識體系客觀存在于小學語文的大綱和教材之中;認知體系是主體對于客體的把握。學生應當具備理解、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體系的能力。這類目標是小學語文的核心目標,它是由國家規定并要接受國家和社會檢驗的。
二是一般學科能力。各門學科都有一般學科能力,而小學語文的一般學科能力更具有綜合性和基礎性。其中有的屬于技能,例如能寫一手好字,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流暢地談話和朗讀,還有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這種一般學科能力同第一類的認知能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說它們之間有聯系,是它們的相關程度很高,往往相輔相成;說它們有區別,是因為這種能力不等于認知能力。例如播音員朗讀的能力、相聲演員說話的能力特別強,但要他們考中小學語文知識未必考得過我們的學生。一般學科能力是不要考試的,但它們恰恰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尤其是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是動機、興趣、態度、意志等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同時發生、同時發展的過程,兩者相隨相伴、貫穿始終。當然,認知和情感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認知主要解決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學生在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時候,必然會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產生愿意不愿意學、喜歡不喜歡學、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學好的情感和態度。可以說,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決計找不到離開了情感的獨立的認知活動,也決計找不到離開了認知的獨立的情感活動。可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認知,注重學生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對學生的情感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熟視無睹,甚至采取雪上加霜的做法傷害學生積極的情感。目前有許多小學生不喜歡語文,也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有厭學情緒,這當然同各科教學都有關系,但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沒有激發學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實在是難辭其咎的。有人說:忽視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這是各科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難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認知和情感互為目的和手段。學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應當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類目標歸納起來,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當是使學生知識和能力協調發展,認知和情感和諧發展。
提出小學語文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會不會使語文教學復雜化,會不會加重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呢?這就要研究“怎么做”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可惜,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并沒有成為主流,基本上還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傳授學生接受的傳統模式,基本格局是老師講解加學生練習,講解是傳授知識,練習是形成技能,能力卻自生自滅。難怪老師經常埋怨:講了多少遍,學生還是不會。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孤零零的知識多半會被遺忘,這是理所當然的。至于能力,它決不是老師講出來、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實踐中不斷地鍛煉、獲得而逐步地提高和發展起來的。
同樣,學生愿意學習、喜歡學習、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也只有在自己學習中才能得到發展。三十年代的語文教育家孟憲承曾經指出:興趣是果而不是因。從來的國文教學只有老師的活動沒有學生的活動,只有老師的講授沒有學生的學習,這是國文教學失敗的總原,也是學生對國文沒有興趣的總根子;只要組織起學生學習國文的活動,“是一定不患學生沒有興趣的”。由此看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消極情感,是我們語文教學本身所造成的惡果。
那么,如何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組織起來呢?老師們常說:你讓他們自主學習,他們不肯學、不會學怎么辦?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長期得不到改觀的原因所在。夸美紐斯講過:如果學生不愿學習、不會學習,那只是教師的錯處。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宣布學生看書,但不到半分鐘又開講了,叫學生怎么看書?老師要求學生看書或討論,但沒有提出明確的、適當的閱讀和討論的要求,叫學生怎么閱讀和討論?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不外乎聽、說、讀、寫。這里順便提一下,聽、說、讀、寫訓練就是全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完全沒有必要把語言文字訓練偏狹地理解為就是詞語分析、句子分析。學生能聽懂一段話,能概括其要旨;學生能夠說出一段話,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能讀懂一篇文章,不僅能理解意思,而且能獲得語感;學生能寫出一篇文章,內容正確、條理清楚、語言得體,所有這些,都是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老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展開的,老師的主導作用,就是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組織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