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芳
河北省易縣第三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趙新芳
河北省易縣第三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愈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閱讀能力普遍較低。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闡述,為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課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措施
對于小學生來說,書讀的越多其思維就會越活躍,對問題的思考就會越清晰,有效的數學閱讀會不斷地擴大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對于數學知識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會不斷的提高,同時還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體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數學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不斷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解題過程和相互交流中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讀題和解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的講解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模型的研究和探討得出其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通過習題進行練習:長方體石凳的長是36厘米,寬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計算它的表面積。學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積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計算.然后進行另一個題目的計算:一個無蓋的正方體魚缸,其棱長是80厘米,那么做這樣3個魚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學生在進行獨立解題之后,然后教師進行講評,存在一部分學生計算錯誤。老師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認真審題。這樣學生就會在潛意識里形成一個慣性的思維,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對題目進行仔細的閱讀,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閱讀。
1.積極創設閱讀情境。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具有極為豐富的學習內容,不僅有精煉的文字語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數學符號,還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數和圓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數學題,同時教材中的“說一說”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嗎”等環節中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很新奇的,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這些有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閱讀興趣。如在進行圓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圓”有關的實物,引發學生迫切認識圓的心理,激發其對數學知識的閱讀。
2.加強示范閱讀和實踐活動。
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有關材料的示范閱讀時,要利用自己情感經驗去引導學生,利用活潑的數學語言以及形象的手勢和生動的表情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這樣就能樹立學生良好的閱讀形象,引導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科學合理的安排數學綜合實踐,讓學生在講述數學家的故事以及猜數學謎語和做數學游戲等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然后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在對數學教材的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理念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學習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讀出教材和題目中關鍵的詞字句以及未知數,這樣學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和關鍵點,集中的解決問題。尤其是在進行幾何圖形的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對圖形的性質以及特點進行分析,并讀懂圖形語言和圖形關系,在弄清圖形本質的情況下進行題目的解答。
2.在習題練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在進行數學練習時,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仔細的閱讀,找出已知數以及未知數,弄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同時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確定。問題的解決,得益于有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在同時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索科學與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有時更多的是使用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精髓,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就學會了思考,課程標準要求培養有數學素養的社會成員,是否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也是作為具有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論證,歸納總結,這些科學思維方法都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訓練中加以培養。
3.在自主探索和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事實上也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大腦的整理,去發現數學問題、編寫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通過問題解決,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實踐與同學互通有無,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也有利于培養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友愛精神。
在每一個單元和章節學習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全面的閱讀,然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和閱讀方法,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不斷的進行數學知識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