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端粉
河北省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如何優化高中化學課堂
任端粉
河北省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高中化學課程是高中理科類學科中的重要內容,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同時高中化學也屬于難點學科,使學生產生恐懼和厭倦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育中課堂教學特點,對優化課堂教學進行解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全而發展。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優化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課堂教學則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傳統的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利的途徑。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并源于生產和生活中的學科,教材中的實驗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對教材中貼近生活、生產的實驗,進行深入地研究,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化學的學習“活”、“動”起來,從而達到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
在優化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使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轉變教學理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首先,要樹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坝媒滩慕?,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給教師闡釋課本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性,允許教師用同一教材達成不同的目標。教材不是圣經,教材更多地像一個平臺,教師借助這一平臺,在師生合作互動中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其次,樹立“重視教學反思”的理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讓課程由“傳遞中心”變為“對話中心”,教師的角色由“技術熟練者的教師”變為“反思性實踐者的教師”。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他人的教學活動、教學研究活動進行批判、繼承、創新和發展,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做名符其實的反思性實踐者。
選擇適應課改的教學方法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活用。教學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動態系統,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種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創造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和智能的發展。這就給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營造學生參與探究的空間,為學生參與教學創造時機和條件。
教是為了不教。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即不僅參與學,而且參與教,只有參與得多了,才能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如在習題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現有的知識,幫助同學分析、答疑、解難,在參與教的過程中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只有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才能更適應課改要求。
教學過程必須凸現三維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根本。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所以,教學目標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定向、激勵和控制的功能。
1.設置良好的教學情景、合理開展適度教學。
創設優良的學習情景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一方面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明確學習的目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情景通常以問題形式體現,好問題的要求是:一是問題有價值。問題對達成目標有貢獻、有必要、有價值。教學中千萬不能由“滿堂灌”變為“滿堂問”。二是問題具有挑戰性。問題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如設計知識陷阱、設置知識墻等。教學中要克服“填鴨式”的隨口問。三是問題符合可行性原則。問題的難度應控制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滿足學生的成功感。四是問題要接問題。問題要套問題,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思維不斷深入發展;同時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恰當地運用實驗與現代技術等手段。而提問技巧貴在以人為本、把握好度。
2.創造有效的學生思維,提倡學生積極參與。
化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生活生產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從認識論意義上看,知識總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動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也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飽含吸引力和內驅力的問題情境中學習,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教師是優化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和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使學生有獲得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使學生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只有這樣才算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