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艷
石家莊市運河橋桃園聯合小學
漫談小學生數學創新潛能的開發
張學艷
石家莊市運河橋桃園聯合小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具有創新意識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創新興趣,多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創新練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不斷教給學生創新的方法,總結經驗,大膽改革,正確引導,及時點撥啟發,這樣學生的創新潛能就會不斷得到開發,創新意識就會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小學數學;創新;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亦是如此。教育要“三個面向”,要培養學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成為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才。課程改革的成功在于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如何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優化課堂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觀念指導、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數學是一門富有創新內涵的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其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核心工作。創新思維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要深入探究該如何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及如何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摘幾條《數學課程標準》對目標的闡述: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的第三條要求是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數學思考的第三條要求是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解決問題的要求是“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我們在聽課時發現不少班級的學生善于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敢于質問權威。(有的學生與教師的意見不一致時,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是常有的。)學生作為平等的一員主動參與學習,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學生興致勃勃、情趣盎然。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在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的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角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作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習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課前備課是一個分析教材、設計教案、準備教學材料(包括查找教學中需要的實際例子,準備教具,以及制作課件,等等)的過程,認真、充分的課前準備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順暢,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電腦正逐漸步入課堂,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學年我在課前備課方面充分運用網絡。在網上有重點有目標地尋找資料,學習其他優秀的精品教學課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一方面使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學得有興致。另一方面因為其信息量豐富,使教師可以更容易地獲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同時,教學思路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學生的接收能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但是網絡信息繁多,要在如此之多的教學資料中選擇適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就需要花費一番工夫。
課堂教學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為了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接收能力,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促進學生思維主動發展。但是以往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以老師為中心的,老師按著自己的教案一題一題地給學生講解,教學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師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乏味,導致學生上課精神無法高度集中,容易開小差。另一方面是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中心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只是單純地接收信息,卻很少進行思考,無法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不理想。
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自身創造性的教學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以人格力量和高尚真摯的情感,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學生,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