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英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心小學
探究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
穆英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心小學
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合作;創新能力
從數學學習的認知本質看,數學學習離不開情境。事實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建構的過程,無論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是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知識產生的環境和適用的范圍,新課標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和理解數學。老師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對學生學習數學是很重要的,老師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可引發思維的問題。
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開發,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陶冶,個性得以張揚。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必須要與學生原有的認識有較高水平,引起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會想,這些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有何聯系?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緊張、內在的智力活動,去思考、去聯想,也就是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學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2.課堂上應多討論、合作。
交流討論、合作是學生商討、分工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而交流則促進學生智慧(成果)共享。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平時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也會活躍起來,勇于發表個人見解,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其次,有利于創造自由、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伸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后有利于學生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表現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創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
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好習慣。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的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繼發展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如:我在教完“5的口訣”時,給學生出了很有興趣的一道題,我問:你知道羅老師今年幾歲嗎?猜出來有獎品喲!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規律排列的糖果圖,橫排7顆,有5排我接著說:“羅老師的年齡數隱藏在這幅糖果圖里,看誰能很快數出一共有多少顆糖果的辦法。”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把7看成6,就有5個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說:我先看成5個5,再加2個5……。就這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整理與內化。
5.以練習設計為藝術。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有效的練習可以推動這個過程的順利完成。課堂練習不是對所學新知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培養興趣的廣闊天地。教師要用練習設計的藝術吸引學生的心,使他們有鍛煉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習了排列組合,我設計“小雞吃米”的故事情節,學生在笑聲中加深了對分數的理解。學習了概率,我設計了在多項答案中選擇正確答案的環節,培養了學生全面地看問題,加強了思維深刻性和敏捷性訓練。豐富多彩的練習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學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強了興趣。發展了思維,培養了毅力。
6.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好習慣。
數學來源于生活。本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并把數學應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觀察物體》中“鏡面對稱”的內容時,先讓同學都去照一下鏡子,然后在小組立交流:人在鏡子里的特點,鏡子內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通過活動和交流能總結出:照鏡子時內外的人上下、前后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在新課改的沖擊下,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需要應用新的理念來引導、轉變,在繼承傳統教學精華的同時還要有所創新,達到標新立異的目的,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同時從各方面培養學生,讓學生在愉悅輕松地環境中學習成長,新課改才達到了真正的目的,我們的教育想、才會有新的前景。
[1]王曉英.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2):80-81.
[2]蘭芙娜.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