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東北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高校創業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王 磊
(東北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鼓勵大學生創業已成為擺在政府和各高校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課題,然而當前高校創業類課程在授課上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意在通過探討高校創業類課程的教學模式,為創業類課程的有效開展和實施提供借鑒。
創業類課程;角色模擬;全天候課堂
2015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政府施政的重要方針之一,創業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的大趨勢。許多高校也為此開設了SYB(Start Your Business,即“創辦你的企業”)創業課程,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前的實操培訓。然而,與積極開設創業類課程相對應的是,目前我國高校創業類課程在授課方式上,還明顯落后于歐美高校,課程設計也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這勢必會影響到我國以創業促發展的大局。本文意在通過指出高校創業類課程在授課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創業類課程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
1.1課程學習過于理論化
當前許多高校創業類課程學習較為理論化,與實踐脫節較大。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的實踐性程度是影響課程效果的關鍵因素。有些高校創業類課程的教師雖然力求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其缺乏創業經驗及先進的教學經驗,只能把教材上的理論轉化為教師口頭上的另一種理論,距離實踐落地還有較大進步空間。
1.2授課模式過于單一化
高校創業類課程目前在授課模式上相對單一化,依然沿襲填鴨式教學,主要由教師講述,學生參與式教學相對缺乏。這對于講求情境化、模擬實踐的創業類課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學生無法通過角色模擬扮演,體驗創業中面臨的決策問題,教師也沒辦法在此創業情境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和改進方案,因此教學效果不佳。
1.3評價機制過于簡單化
高校創業類課程在最終成績評價上也過于簡單,仍然是由教師掌握課程成績的主導權,缺乏開放的、多樣化的評價機制。與一般課程不同的是,創業類課程非常講求創業體驗和情境模擬,這決定了僅靠授課教師判斷會受限于其自身的經驗和認知。因此,加入其他來源的評價一定程度上糾正授課老師的單一認識,有助于更加客觀地評價創業課程學習。
基于上述創業類課程面臨的普遍問題,本文提出如下方式進行解決。
2.1設置創業主題
授課教師應首先確定多個創業主題,尤其可以根據當前的大環境進行設定,如“近日,柴靜的《穹頂之下》對霧霾問題的剖析將環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霧霾既是一項挑戰,更是一個重要機遇。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在這一機遇中你將會做出何種判斷?請給出一個完整的商業策劃”,又如“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3%,未來如何養老是許多年輕人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請設計出一個完整的方案,以企業運營的方式來實現個人利益、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發展,尤其須指出商業模式的創新之處”等。這些創業主題雖設定了相應的創業方向,但又不會過于限制學生,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策劃提供了可能。
2.2分組討論
確定好主題之后,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的規模控制在8人以內。選擇主題的原則是,各組按照自己的興趣挑選,當出現多個組選擇同一個創業主題時,采取抽簽方式進行。同時,小組成員必須有清晰的角色分工,如果按照每組8個人的話,需要確定出首席執行官(CEO)、首席財務官(CFO)、首席運營官(COO)、首席營銷官(CMO)、首席人力官(CHO)、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技術官(CTO)、首席公關官(CPO)這8個角色,如果少于8人,則可以酌情減少部分角色。每組由CEO帶領大家進行創業項目策劃與交流溝通,并在規定期限內將各組的創業策劃書和演示PPT發給授課老師和其他各組同學。
2.3項目調研與文案撰寫
分組之后,就到了項目調研環節。要求每一個創業小組都要圍繞著創業主題,通過調研和資料搜集的方式明確最終的項目,并在調研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創業策劃書的文案撰寫,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環境分析、戰略定位、選址、競爭者分析、消費者分析、營銷策略、Logo設計、客戶關系管理、人員管理、可行性分析等。
2.4項目路演
經過分組,每一個組既可以扮演創業組的角色,又可以扮演風險投資者的角色。在項目路演(Road Show)環節,創業組的同學根據各自角色分工分別闡述在項目策劃中的內容,重點強調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性,而其余各組則以風險投資者的身份對展示內容進行提問,授課老師則承擔主持人的角色。經過創業組和風險投資者之間進行數輪答疑之后,由創業組進行總結陳詞,結束路演環節。同時,根據路演環節過程中風險投資者的提問或建議,創業組需完善其創業策劃書,并將最終版本交予授課老師。
本文通過闡述高校創業類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與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亦可為相關授課老師和相關高校進行創業課程設計和規劃時提供借鑒和參考。
主要參考文獻
[1]安仲森.基于SYB模式大學生創業教育培訓的反思[J].雞西大學學報,2011(12):9-10.
[2]孫宇,侯音.基于移動學習環境下教學策略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應用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4(12):118-11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3
G647.38
A
1673-0194(2015)12-0245-01
2015-04-18
東北財經大學教學研究(改革)項目(YY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