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韻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
工作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概念,目前日益受到語言學家的關注,是最活躍的跨學科研究領域之一。要完成任何一個學習行為都必須有記憶參與工作。英語學習中相對比較難提高的聽說教學與工作記憶有怎樣的關系,怎樣提高聽說教學的成效,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研究重點問題。
預制語塊是以整體形式學到并保存在長期記憶中的范例,它在二語習得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聽說習得還是寫作習得、閱讀習得都有預制語塊的應用。如何掌握好預制語塊的原理和應用從而提高聽說教學質量,是我們的研究目的。
工作記憶最早是由心理學家提出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1974年Baddeley和Hitch最早提出工作記憶概念,用以表征對信息進行暫時存儲與加工的系統。他們提出的概念中包含著復雜的記憶模型,并且認為“記憶是連續的流動的記憶,實質上是由若干個短時記憶隨時間順序組合而成的一個連續系統,短時記憶是它的組合元件或‘次級系統”。
工作記憶理論是相對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之外的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一個對于信息的加工存儲過程。首先感覺記憶傳過來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后,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被有選擇地調用出來參與處理信息。被處理后的信息繼而一部分儲存至長時記憶,其余則自動刪除。有研究表明,工作記憶對于語塊的容量是3—7個。
人們發現,詞匯在語言使用中經常以語塊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獨立存在。于是人們的目光開始轉向語塊,很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其展開研究。
Becker最早對語塊進行研究,他發現,語言的記憶、存儲、輸出和使用以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詞塊結構為最小單位,而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Nattinger和Decarrico指出,“預制語塊”現象是英語中的一種特殊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的多詞詞匯現象,處于傳統的語法和詞匯概念兩極之間,是一個完整的詞匯語法單位,被稱為“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s)。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發現,人的記憶中保留有大量的預制語言單位,由幾個詞項構成,但比單個的單詞包含更多的信息,這些預制的信息單位就是預制語塊。愛麗森丙(Alison Wray)(2002)認為,語塊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使用或學習過程中詞匯化了的、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使用時整體提取、不受語法規則生成和分析的、并可作為預制組塊而使用的一序列詞。
人們普遍認為,預制語塊的一般定義是作為整體記憶和提取的一串詞。是不是預制語塊主要看個體語言使用者是否將其視為一個語塊,是否整體記憶保留和提取。每個人的預制語塊庫都不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經過研究我們知道,大腦對于信息的處理有一個量值的界限,一般來講是5±2個單位。因此,在聽力過程中,為了盡量節省出一定的空間去記憶更多的信息,我們可以將所聽到的句子按照意群進行拆分,重點記憶每個意群里面的核心意思,實現工作記憶的最大利用率。同時,二語習得的研究也證實了在二語學習者的口頭交際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預制語塊。預制語塊按照不同的語用功能存儲在一起,說話人按照不同的語境選取適當的預制語塊進行交際。那么在聽說教學的訓練中,平時注重積累,擴大學生的預制語塊存儲量,形成腦海中的固定模式,在具體使用中就會提高大腦對語塊信息的反應速度,從而提高聽說質量。
預制語塊有很多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在篇章中是銜接語篇的重要手段。語料顯示,預制語塊經常出現在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里,有組織語篇結構、連接信息和預示下文的作用。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對自然話語的分析結果表明,交際語言中,只有少部分自然話語是通過單詞或固定詞組的使用來實現的,大部分(70%)是由處于兩者之間的半固定板塊結構來實現的。那么,在對篇章聽力的理解上,是根據語塊的特征,利用聽者已有的背景知識,主動預測和獲取信息。如“Whatdo you think of Ann’s coming?”句子中,“whatdo you think of”就可以視為為一個固定語塊,有著固定的意義,在聽音重點就可以放在“Ann’s coming”上。這樣節省出聽者處理和反應的時間。
在英語教學中,向來“聽”、“說”不分家。聽力中的語塊效應也實用口語訓練。根據國外研究證實,母語使用者大腦每次最多處理8—10個單詞的句子,但是每次口語輸出時,卻能流利說出十多個單詞組成的句子。這說明,使用者在大腦里存儲了大量的語塊,每個語塊相當于單個單詞的存儲空間,在表達使用時直接提取,提高了語言表達的流利性、連貫性。因此,在聽力和口語練習時,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好,制定出自己的語塊庫,在交際中加快反應速度,達到表達連貫和流暢的目的。
工作記憶理論普遍存在于一切認知活動,對于語言的學習尤為重要。預制語塊在語言學習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預制語塊是語法、語義與語境的結合體,在教學中加強語塊的教學,注重語塊的積累,可以有效提高聽說教學的效果。工作記憶理論與預制語塊概念的結合,在人腦記憶能夠接受的信息處理范圍內,極大提高了學生聽力學習的有效度以及口語的完善程度。
[1]Bolinger D.Meaning and Memory[J].Forum Linguisticum,1976,(1).
[2]Baddeley,A.D.Workingmemory and language:An overview[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03.
[3]Miyake,A.&N.P.Friedma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Workingmemory as language aptitude[A]//InA.F.Healey&L.J.Bourne(eds.).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sycholinguistic Studieson Training and Retention.Mahwah,N.J.:Lawrence Erlbaum,1998.
[4]Nattinger,J.R.&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Zimmerman,C.B.Historical trends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instruction[A]//In Coady J.&T.Huckin(eds).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A Rationale for Pedagogy.Cambrid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曹韻.工作記憶理論下的大學英語聽力及教學探索[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5).
[7]曹韻.解讀工作記憶理論下的閱讀理解[J].學理論,2013,(3).
[8]段世平.國內二語語塊教學研究評述[J].中國外語,2008,(4).
[9]蔣蘇琴.二語習得中的工作記憶與預制語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
[10]張威,王克非.口譯與工作記憶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