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雪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服務作為我國當前農村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發揮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解決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已成為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樣也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只有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業務,不斷創新,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的參與者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經過多年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我國已建立起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主要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其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現已形成了包括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在內的,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農村信用社為核心、民間借貸為補充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服務對象是農業、農民和農村。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快速發展在關心農民、關注農村、支持農業經濟發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大國,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我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是指農民、農業、農村。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農村金融服務是農村經濟的核心。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靠。在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服務中,金融服務機構有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并且這些金融機構的數量正在不斷擴大,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加為我國農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截至2012年年底,在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農村信用社從業人數超過了120萬人,法人機構已達到了30 000多個;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達69 000億元,與2008年年底相比增長85%;農業貸款余額達75600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了102%。傳統的農村金融服務比較單一,隨著我國農村金融體制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已經發展可以為客戶提供投資、儲蓄、信貸、結算、兌換;商業保險以及金融信息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近年來,我國農信存貸業務不斷擴發,有效地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當前農村金融業務的發展。
農村金融服務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對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農村融資難度十分大,這表明我國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十分薄弱,對農村經濟發展有明顯的金融抑制特征。而我國農村分布范圍廣闊,農民居住分散,這就決定了農村金融服務不同于城市金融服務各地區的經濟差異大也決定農村金融發展呈現出地域性的差異。農村金融是為農業服務的,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使得農村金融活動變得難以預測。農業生產呈現季節性變化和農產品價格的變動使得農業生產者對生產性融資產生普遍依賴,這就使得農村金融呈現出與之對應的服務周期性。其次,農業活動的多樣性與基礎建設的修建使得金融投資多樣化。又因為農業生產周期長、回報低等特點,使得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金融機構把資金轉移到回報周期短、效益大的城市項目,從而促使農村金融資源的匱乏。
1.金融服務產品單一。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的很大的差異,這也使得我國農村金融產品與城市的相比顯得比較單一。這種單一主要體現在農村金融服務主要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業務往來,如存款、取款、貸款等,其次就是金融服務難于滿足當代農民對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是農民,隨著人們生活生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觀念的轉變,傳統的金融服務已經很難滿足當代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要。
2.金融服務機構匱乏。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如今取得了很好的發展,金融機構也在我國農村地區廣泛的覆蓋,例如,在我國江西省上饒市,其銀行金融機構網點有56個,其中48個集中上饒市中心,而鄉村金融機構只有18個,農村信用社網點14個,郵政儲蓄網點11個,農業銀行網點4個,但在這些金融機構中僅有4家可以辦理小額信用貸款,其他的金融服務機構職能辦理一些存、取款業務。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國一些商業性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更高的商業利潤,它們逐漸減少對農村信貸業務的服務,而將眼光放在了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使得這些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服務中越來越邊緣化,從而我國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難以滿足而農民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需要。
3.農村金融服務市場不規范。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主要有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以及新型金融服務機構。在我國當前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網點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占了一半以上,而且其網點數量不斷增加。例如,在20世紀末在行社分離的背景下,信用社從銀行體系獨立出來并由當時的農金改辦管理,并入人民銀行,最后的一段時間又歸到所在地人民政府管理。盡管經歷了如上的多種變革,但最為關鍵也最為重要的體制改革卻幾乎固定,未曾發生本質改變。這種不規范的市場環境嚴重制約當代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存貸業務一直處在平穩的狀態,這種情況就會加大農民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依賴性,從而導致這種金融機構形成壟斷市場,從而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展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對農村金融服務進行創新。這一方面要靠政府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的惠農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釋放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的能量和活力,打造具有較高水平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發展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產品。針對我國農村當前單一的金融服務產品,而我國當前金融市場增在不斷完善,金融競爭也日益激烈,當代農民對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必須認清當前形勢,發展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產品,根據當代農民的需求,不斷創新。例如發展農業金融保險,為農民的農業進行保險,并實行保費補貼,從而有效地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
2.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準入門檻,推動金融服務主體多元化。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參照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一些做法,下大力氣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服務機構,鼓勵、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以及信托公司。與此同時,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法律法規、地方性規章和制度,打破農村信用合作社壟斷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的局面,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和活力。
3.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農村金融服務作為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要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管理,對農村金融服務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從而保障農村金融服務的健康發展。其次是金融機構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網絡系統,采取全動態的管理,從而為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4.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內容的多樣化發展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應當改變提供單一化金融服務產品的模式,根據農村經濟的特點進行市場細分,針對鄉鎮企業、農村居民戶的不同需求,采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策略,不斷拓展金融服務業務的范圍。同時,對于農村大部分人不太熟悉的代理、租賃、理財、咨詢、擔保等業務應當進行大力宣傳推廣。伴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我國農村的市場活力將會得到迅速的釋放,哪個金融服務機構率先推行多樣化金融服務,就將在農村金融服務市場中占得先機。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農民對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服務,加大創新,發展多樣化金融產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從而我國經濟的和諧發展打下基礎。
[1]謝元態,周陳曦.我國城鄉關系的金融學透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2).
[2]胡逸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J].現代金融,2011,(3).
[3]熊德平,余新平,熊皛白.中國農村金融效率與農產品對外貿易[J].中國軟科學,2011,(10).
[4] 羅磊.我國金融效率研究綜述[J].現代商業,2008,(21).
[5]袁冰.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