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亮 陳曉冬



現階段高校已開設的體育運動防護課,涉及到對大學生從事運動的安全教育、整個運動環境的安全評估、運動損傷的預防、發生運動傷害后的現場處理,及運動損傷后的康復治療和體能調整等多個項目,目的是為提高大學生自身體質和運動水平,有效防止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受傷。因此,在普通高校內普及運動防護知識的意義十分重要。
一 研究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兩所高校在校大學生400人,體育任課教師90人為調查的對象。
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廣泛收集、整理、閱讀相關書籍、報刊和國內外近五年的相關研究報告、文章,分析了相關的圖片、音像資料,以及登陸中國期刊網網站,為完成本文提供了基礎理論依據。(2)問卷調查法。對高校教師及大學生發放問卷,并進行了信度和專家效度的檢驗,結果均符合調查研究要求。本次調查共發放了學生問卷400 份,回收有效問卷360份, 有效率達到90%; 為教師發放問卷90份,回收了有效問卷82份,教師問卷有效率是91.1%。(3)數理統計法。對收回發放給師生的有效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和歸納。
二 結果與分析
1 普通高校開設體育運動防護課的現狀
對于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的大學生們來說,扭傷、摔傷、撞傷、拉傷等各種意外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運動防護課就是針對運動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及時進行預防以及救護的課程。現階段已開展運動防護課的高校都是結合了安全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大學生預防和處理體育運動中可能會發生危險的技能,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擬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傷害防護練習,不但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夠形成在運動中較強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和救護他人的能力。然而,當前大學生對發生運動危險的應對、處理方面的知識,僅靠普通高校設置的公共體育理論課,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從而導致大學生在運動防護的實踐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難。
2 大學生對體育運動防護課的滿意度
如(表1)所示,通過對已開設運動防護課的高校調查得出的結果,仍有67%的大學生認為對運動防護知識的學習沒有滿足自身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相關體育運動防護課的知識在已開設的高校中沒有得到重視,體育運動防護的知識僅是通過一至兩次的體育理論課或一張考試試卷來考核,容易導致學生忽視對運動防護理論知識的掌握,更使其無法轉化理論知識為實踐技能。可見,高校運動防護的課程體系仍需改善。在設置的運動防護課中,應使學生懂得運動防護知識的重要性、實用性,還要解決在實際救護過程中技能生疏的問題。遵照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對體育課的要求,應明確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程的作用、目的,并使運動防護課的授課形式和授課內容更為科學、規范、合理,而且應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運動防護理論知識與實踐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且能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來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以及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表1 ?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防護課的滿意度 ? ? N=360
■
3 發生運動遇險時大學生的應對處理情況
由( 表2)可見大學生對于扭傷、摔傷、撞傷、拉傷、溺水等各式意外傷害的處理能力情況。“初步掌握”缺乏操作的人數 占29% ,“會操作的”僅占18%,“不會操作的”竟占了53%。可以了解到,學生運動防護技能實際操作經驗欠缺,而體育授課教師則更應加強對大學生自救及互救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學校體育教學的成熟期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在這個時段里,大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體育運動技能,而且更應學會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可能發生意外險情的預防以及掌握處理運動危險的手段、方法。
表2 學生對運動防險情的處理能力 ? ? N=360
■
4 開設運動防護課的影響因素
從(表3)中得知,在已開設運動防護課的普通高校中,影響開設運動防護課的關鍵因素是高校領導的重視程度,領導對傳授體育運動防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重視,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及大學生對體育運動鍛煉的認識和運動適應能力方面的調控。因此,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運動防護教學的重要保障是來源于高校領導層的重視程度和大力支持。
表3 影響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的因素 ? ? N(學生、教師)=490
■
注:表中數據為多項選擇結果
5 高校開設運動防護課的特色內容
體育運動項目存在的差異性導致各運動項目會遇到不同的危險。通過觀察發現,相似項目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比如按照項目的特點進行歸類劃分,將一組具有相似競技特征及訓練要求的運動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例如“同場對抗性”項群,像足球、籃球、橄欖球、手球、冰球和水球等項目。“隔網對抗性”項群,包括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沙灘排球、藤球和毽球等項目。“表現難美性”項群,有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滑冰、武術套路等競技項目。“格斗對抗性”項群,包括摔跤、拳擊、柔道、跆拳道等項目。運動防護課授課教師可依據對所教授運動項目容易發生意外危險的頻率程度進行調控,并運用運動生理解剖學方面的知識,向大學生詳細講述、演示可能導致發生危險的原因和運動過程中身體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從而在第一時間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認知;再加上結合學生自身參與運動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會、掌握相應的運動遇險防護措施,使其可以預防并減少運動危險的發生,以及即使發生運動危險后可以自救和救護他人。
6 運動防護課在普通高校開設所需的教學條件
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所需條件包括有教學場地、器材、經費、教科書等“硬件條件”,以及師資力量、教學管理、教學設計、學生運動基礎等“軟件條件”。
對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所需的教學條件的分析,第一,明確教學計劃、設計好教學方案,根據運動防護課教學的特點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的放矢。 第二,高校順利開展運動防護課還需依靠教學經費的保障,成立以高校領導為組長的學校教學經費保障領導小組,加強對教學經費保障的領導工作,確保教學經費使用占學校總開支中的比例。從運動防護課長遠的發展來看,還應不斷加大對高校體育場館的資金投入和教學經費支出,從而保障運動防護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三,普通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應有較為專業、系統的教材作為參考使用,學校也可組織相關的教師和專家根據自身的情況編寫教材。從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師資、學生基礎等軟件方面的分析來看,首先,高校領導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是開展運動防護課的重要條件之一。學校領導的教學管理與學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比例之間存在著某種間接的必然性,其次,師資水平也是開設運動防護課的重要條件。學校應制定對運動防護課授課教師的外出培訓、外出學習交流的鼓勵政策。最后,防護課教學的對象是大學生,要設法讓學生們認識到運動防護知識是生活中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從而產生積極學習運動防護課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態度。
三 結論與建議
結論:(1)豐富教學資源及優化體育課程體系是高校開展運動遇險防護課所需的重要教學條件。通過對運動防護課的學習,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其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為高校能夠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提供安全保障。(2)高校開展運動防護課需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校的教學設施、教學氛圍,以及其他相關所需的“硬件”和“軟件”條件。特別是提高高校領導的重視度是非常關鍵的,運動防護課的開展要取得高校領導的關注、認可、支持。 (3) 高校能夠順利開展運動防護課的最直接動力仍來源于高校大學生的興趣和社會需求。
建議:(1) 高校運動防護課程的構建和開展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宗旨,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根本任務。(2) 始終堅持將運動防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在運動防護課教學中,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安排“個體探究”“小組探究”“集體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的環節,讓學生在運動防護課中體驗到“發現規律”的快樂,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3)全面提高高校師生的素質與能力,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革教材內容和教材的編排形式,改善體育場地、器材與設備,使高校運動防護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子樸,孫學明.我國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體系的建構 [J].體育學刊,2012,19( 5):93 - 95.
[2]趙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體育運動防護課程教學的常態化研究 [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
32(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