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峰等
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落腳點是校企合作,只有在深度的校企合作中,學校才能將自己的專業建設理念融入行業企業,明確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才能真正發揮中職學校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職能。
一、校企合作在專業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校企合作是一種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職業教育改革相協調的辦學模式。建立校企之間良好的合作機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課程開發的質量、“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等一系列涉及專業建設的內涵問題無不與校企合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職業學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須面向市場,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走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
二、校企合作在專業建設中的辦學模式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挑選學生組建定向專業班,由學校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制定專業教學計劃,對該班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從2012年開始,我校在制鞋工藝與設計專業中先后組建了“豪烽鞋業班”“華瑩鞋業班”“寶鑫鞋業班”等,共培養學生600余人。2014年秋季與天馬微電子集團合作開辦電子專業,招收學生120人。企業為學生提供工作裝,為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經雙向選擇企業優先接收“訂單班”學生就業。通過訂單培養的形式,我校制鞋工藝和設計、電子等專業與有關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了與企業的互利雙贏,不僅有利于企業形象、企業產品等在學校的宣傳,也使學校獲得了企業提供的實訓資源,為學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培養了符合社會、行業需求的人才。
2.“校企雙向介入”模式
“校企雙向介入式”是由學校邀請企業專家,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并由雙方出資或由企業提供一定的設備設施進行配套的教學資源建設,同時學校的教師參與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究或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我校的“標準化中德班——機電一體化”專業是我校在河南省教育廳牽頭下與北京思威普智業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建立的,該專業建立過程中邀請北京思威普智業有限公司全程參與,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培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特別是在師資培訓中,省教育廳和北京思威普智業有限公司先后安排我校8名教師到德國紐倫堡工商大會參加標準化培訓,使教師的職業教育觀念、實踐教學能力等方面取得較大進步,對教育教學產生深遠影響。通過“校企雙向介入式”合作,企業進一步了解了教育教學規律,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入。
3.“定點單位頂崗實習”模式
學校從2012年起,在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中全面推廣了頂崗實習,先后與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睢縣奇運標準件廠、建祥機械、昆山萬泰機械、昆山優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學生實習協議,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分別安置到相應的企業頂崗實習3個月。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在企業當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為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進入企業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學生也獲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學校也節省了實訓資金,促進了數控專業的專業建設,企業短期用工的困難也得到了緩解,實現了校企優勢互補,學校、學生和企業多方共贏的效果。
4.“校企融合”模式
校企融合模式是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校企雙方互相支持、滲透、融合、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2013年,我校與立元汽修廠簽訂了合作協議。具體做法是:學校提供廠房,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力量,但設備和技術力量必須以滿足汽修專業的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需要為前提。學校根據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力量,與企業共同制訂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方案。企業每個月提供40名學生的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崗位。學校廠房租金用來抵償教學實習的耗材和師傅的工時工資。頂崗實習時,企業按照一般工人的工資標準支付學生報酬。這種校企融合模式彌補了學校專業設備的不足和專業教師的緊缺,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環境,提高了企業的效益,同時也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與社會崗位的需求實現了無縫對接,學生邁出校門即可就業上崗,一上崗就是熟練工人。
5.“職教集團合作”模式
2013年,由我校牽頭的睢縣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其中包括3所中職學校、15所企事業單位,我校被選舉為理事長單位。我校自組建集團以來,致力于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大力加強與集團內部企業合作,在教學資源庫建設、人才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研發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促進了各專業的發展。
三、校企合作對專業建設的有力促進
1.有利于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提高了各專業建設整體水平,在構建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培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幾年來,我校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相繼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省級重點專業。
2.有利于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加強我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水平,學校專門出臺了《睢縣職教中心教師下企業制度》,規定專業教師每年必須有不低于兩個月的時間到企業實踐。我校先后派了多名專業教師赴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豪烽國際鞋業(睢縣)公司、睢縣立元汽修廠等企業進行實習。通過在相應工種上的實踐,實習教師充分感受到了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這些在校園里是很難體會到的。正是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讓每個專業的教師都及時地掌握了行業的最新動態,豐富了實踐經驗,提高了綜合素質,真正成為“雙師型”的教師。
3.有利于專業課程設置
要提高專業教學的質量,課程的設置及教材的選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實施校企合作之前,數控專業通常開設的專業課程是普車、數車兩大主要專業課和一些相關輔助專業課,課程設置相對單一。校企合作之后,隨著教學思路的拓展,課程設置開始逐步向企業需求靠攏。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材的選用參考用人單位的意見,這樣教學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近幾年我校數控專業與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招生,并增加了生產工藝和數控機床維修課,組織了一系列的考證工作,讓學生們都能持證上崗。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開設相應的課程,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
4.有利于保障專業實踐環節的運行
校企合作拓展了實訓平臺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要培養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要求學生一方面在學校接受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必須到企業進行實習和技能訓練。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實現這種需求的可能。
5. 有利于實現各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
各專業畢業生經過培訓,到對應的企業工作,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得到提高,就業后發展良好,快速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使學生在技術技能、專業素養、職業素質等方面達到企業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就業心態。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對我校各專業建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向探究中職學校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辦學模式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