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各種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解決了傳統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問題,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筆者認為,轉變傳統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將其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融入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從中職學生自身特點來看,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可提高語文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和趣味性,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覺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同時,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情誼。
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原則
1.“教學并重”的原則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是確立師生之間的主客體關系。教師為學生創建有利于學習的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平臺,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充分參與教學互動,增強學習自主性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并及時給予鼓勵,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因此,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重點應當放在閱讀層面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注意把握教學的重點,避免教學內容艱深、偏難,或因多媒體的過度使用而使課堂教學重點偏離。
2.“突破重難點”的原則
信息化與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并非意味著信息化技術必須貫穿語文閱讀教學的始終,過度融合只會導致語文喪失原本的魅力,信息化的獨特功能不能有效發揮。因此,信息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筆者認為,信息化技術應著重應用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上。借助信息化的立體互動形式可以將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來促使學生思考并獲取知識。
三、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的方法和途徑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奮點
閱讀教學中的平面文字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素材,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將平面文字轉化為立體化信息,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是教師應思考的。以散文《我的空中樓閣》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水墨動畫《逸》,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夢中小屋,想象它會在哪里、是什么樣的等。用飄逸的水墨畫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這時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課文便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豐富資源,提升自主性
自主學習的建構就是學習者應當在學習中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主性。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信息。仍以《我的空中樓閣》一課為例,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中蘊含的情感,筆者便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搜集資料,自主進行課前講解,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同時,利用教學網站讓學生欣賞書法、繪畫及古典詩詞,并借助博客平臺讓學生閱讀《歷代文人的隱逸情結》等文章,配以蕩滌心靈的古箏樂曲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多種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正式教學前便將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起來,課堂上再配以學生的小組合作,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并感受作者對中國文人的隱逸情懷的繼承。這樣不僅有效地擺脫了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且實現了信息化與閱讀教學的充分結合。
3.巧設問題,開發多元思維
信息化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結合有利于學生多元化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將這種教學優勢與課堂教學和問題探討相結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使學生的多元思維得到開發和鍛煉。仍以《我的空中樓閣》為例,在給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講授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作者蘊含于小樓的情致可謂苦中有甜,作為未來的導游,你們將如何迎接未來職業中的苦與甜呢?”然后鼓勵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做出自己的回答。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的評議,既要肯定其回答中積極、有代表性的內容,又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
信息化技術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要正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