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雁
國防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旨在培養和增強學生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意識,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和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痹缭谏鲜兰o80年代中期,黨中央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做了戰略性調整,國家做出了在學校開展學生軍訓這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在2011年新修訂的《兵役法》中明確規定,高級中學和相當于高級中學的學校配備軍事教員,開展國防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有利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2014年,國家又出臺了學校國防教育的文件和要求,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在學生中實施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積極探索國防教育和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在聯系,對我們正確認識國防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
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強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并把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作為重點提了出來。就人口素質結構而言,它是一個多要素的系統,其中,思想道德素質對其他因素起著統帥和總攬作用,科學文化素質必須從思想道德素質入手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這意味著我們要充分考慮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作用,要把它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認為學校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他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防教育是為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全民國防意識和軍事技能所進行的教育。我國《兵役法》和《國防法》都明確規定國防教育是每個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增強保衛國家的意志、技能和體魄;而學校國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國防觀念,根本上是培養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并不限于國防建設本身。從教育的角度上講,國防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人;從國防建設角度上講,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后備力量。通過綜合培養,實現“在軍事上轉化為戰斗力,在經濟上轉化為生產力,在政治上轉化為凝聚力”的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防教育已納入全民總體教育體系。《兵役法》《國防法》《教育法》以及《國防教育法》都對學校國防教育作了明確規定,這一切都表明國防教育具有為國防建設和人才培養服務的雙重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
二、國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國防教育的重大特征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的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形成了生動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倫理道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及心理素質教育。在學校實施國防教育,最基本和常用的形式是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和國防理論學習。軍事訓練,突出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軍事素質訓練,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強化遵紀守法觀念。通過介紹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習我軍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幫助學生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為民服務的思想及作風;通過學習解放軍共同條令,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意志品質、頑強作風的教育。國防理論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強化學生國防意識,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喚起學生的憂患意識,引導他們樹立以富國強兵、振興中華為核心的群體意識。從國防教育的內容看,軍事教育融軍事、政治、經濟于一體,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于一身,同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密切相關,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教育。它側重于理想信念、情操、品格、紀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顯然這對于學生的智力提高與能力發展起到了必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這也正是素質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內容。從國防教育所涉及的知識面看,它既有廣泛的相關性,又有自己特殊的領域和規律,還有著獨特的實現手段,因而是其他課程所無法代替的。所以,國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國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人的素質主要是在后天的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而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尤為重要,從我國學校教育的現狀看,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日益嚴重,其中又以中等教育階段為最。而且,傳統觀念給人們帶來的重智育輕德育的影響越來越突出,這必然對素質教育產生較大的影響,延誤素質教育的進程。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青少年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組織紀律觀念,缺乏集體意識,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缺乏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而學生軍訓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教育意義上有著特定的目的、內容、形式和效果。首先,軍訓以其特有的軍事化管理形式,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多種能力的條件,軍訓成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極好機會,同時在軍訓期間,學生不但學習軍事、政治,也學習生活必備的技能。其次,形象感染教育在軍訓中取得最佳效果。軍訓教官們熱愛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樂于奉獻的崇高精神,對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感染。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以及百折不撓的鋼鐵意志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再次,軍訓體現了環境影響和教育主導作用在人的素質教育中的高度統一。軍訓之所以對學生素質教育有著顯著的強化作用,一是因為我黨我軍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優良傳統發揮了主導作用,軍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強,目的明確,內容更具有特色。軍訓中開展的“比思想、比訓練、比紀律、比團結、比作風、比成績”的“六比”競賽活動,既可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和對待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全局的關系,造就學生時代所需要的高度責任感、危機感和榮譽感,也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由抽象變為具體,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拼搏,從而迸發出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二是因為綠色軍營特殊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具有人員高度集中、組織嚴密、管理嚴格、政治氣氛濃厚、教育內容豐富、教育形式多樣等特點。由于教育訓練、實踐一體化,使得教育和環境的作用在整個軍訓期間保持內在的統一。在軍事化的育人環境中,學生要做到一日生活條令化、一切行動軍事化,達到令行禁止、整齊化一。從作息時間、內務衛生、軍容風紀、操練上課到請假銷假,都有合理而又嚴格的規章制度。時間上的全天候,空間上的全方位,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三是因為高強度訓練提高學生的承受力。軍訓中隊列、射擊、戰術訓練是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訓練強度大,是對學生心理素質和體能的嚴峻考驗。因此,訓練的過程成為磨煉意志、鍛煉體魄、培養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精神的過程。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軍訓給學生在知識上拓寬了邊界,在素質上增進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軍人素質,使人才素質內涵更加全面
《解放軍報》曾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我國三軍儀仗隊60多名復員軍人,在復員名單出來后被數十家公司搶聘一空。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軍人能有這樣被搶聘的現象,恐怕各公司更看重的是他們的軍事素質,這值得我們深思。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是一所具有20多年國防教育特色的學校,每年暑假都要接受幾十家單位的訓練任務。試想,他們花大力氣對自己的員工進行上崗前的軍事訓練,其目的就是培養他們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使員工具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一句話,就是培養他們的軍人作風。正因為如此,我校常年堅持軍事化管理不放松,并提出了“一種素質”(軍人素質)、“五種能力”(學習再學習能力、社會應變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社會競爭能力、干事創業能力)、“八種技能”(駕駛技術、實用外語、計算機操作、實用寫作、書法、普通話、輕武器的使用和體音美特長)。并通過常規教育教學與具體活動相結合,使之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如新生入校都要進行一個月的封閉式軍事訓練,使之初步了解一個準軍人的要求,初步掌握一個準軍人的技能,并在日后工作學習中嚴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和周六對外的“國防教育日”活動,都吸引了大批學生家長參觀學習。再如,每年暑假進行的拉練活動,讓同學們從鄭州徒步到我校德育基地——革命老區廟子鄉,使他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艱苦奮斗教育,鍛煉了他們的體魄,磨煉了他們的意志。
隨著學校國防教育特色的日益突出,國防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地位也更加鞏固。學校把國防教育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實現了國防教育課程化、技能化、生活化和校本化。
多年來,我校始終突出國防教育特色,重視德育工作,堅持以“國防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綜上可見,在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有利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沒有國防教育的素質教育是殘缺不全的,國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