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軍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為適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筆者根據企業對機械類專業學生的新要求,針對我校的教學現狀、課程特點,在教學中做了一系列改革試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活動的核心成分是思維,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學形式的立體化、教學方法的立體化、教學內容的立體化和教學評價的立體化等等。如利用多媒體呈現新知識,利用教具呈現機構工作的情景,利用制作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呈現出“立體化”格局,能夠充實完善課堂結構,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創新能力。
二、整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創新設計的興趣和欲望,筆者將機械基礎的實踐環節部分和課程設計部分進行整合。改變了以往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生“比葫蘆畫瓢”的情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機械產品進行分析,對典型的有創意的產品進行拆裝實驗,并進行改進設計,如自行車的改進、電氣化控制門窗設計等。同時,教師結合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通過實施創新設計課程和實踐環節課程的整合,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自行組織學習設計小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筆者還結合課堂教學,通過讓學生自制教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學完鉸鏈四桿機構以后,學生對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規律有了基本的了解。此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生中開展自制鉸鏈四桿機構的小制作比賽,看看哪些同學做得好。同學們的參賽積極性非常高。小制作完成以后,請學生拿出自己的作品進行演示,然后評比。通過小制作比賽,既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機械基礎是從生產實踐中發展起來,又直接為生產實踐服務的學科,是一門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機構和機器的概念時,學生如果只會死記硬背,結果還是一知半解,倒不如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向學生進行講解:自行車是一種機構,摩托車、電動車都是一種機器,原因在于摩托車能將化學能轉變為機械能,電動車能將電能轉變為機械能,摩托車、電動車都能實現能量的轉換。在學習導桿機構時,可以結合農用的手搖抽水機來講解移動導桿機構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車自卸貨物的原理來學習曲柄搖塊機構;利用縫紉機的踏板機構來講解曲柄搖桿機構的死點位置等。機械基礎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其中包括從事機械設備維修的能力,我們學校利用機械拆裝車間,裝備一些由企業淘汰下來的生產設備及一些常用的機械部件如減速器、聯軸器、離合器等,在對這些部件做了基本的講解后,及時安排學生對這些部件進行拆裝,學生會在裝拆過程中逐步掌握這些部件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及使用與維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有些還能運行的設備,通過現場教學,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機械的工作原理;我們還通過對設備制造一些簡單的故障來指導學生進行維修。通過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務,也是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前提。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不能對現有的知識進行更新,不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就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
自學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指導學生養成看書的習慣,從書本上獲取知識,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規律,做到真正地掌握知識。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關鍵。因此,作為專業課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怎樣學專業知識。在備課時,教師應該把學法指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去準備,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全方位的學法滲透,隨時指導學生如何閱讀理解,怎樣觀察思考,如何遵守規則等。著重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變速機構”時,筆者讓學生自己先閱讀教材,理解各類變速機構的變速原理。再讓學生探討有些機構為什么只能達到有級變速,而有些機構卻能做到無級變速。再如,“聯軸器和離合器的功用和類型”這部分內容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可安排學生自學。教師可以把有關問題寫在黑板上,在一定時間內,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看其是否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出知識要點。這樣,不僅學生看書的興趣得到了提高,也慢慢學會了如何看書,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以上四種能力,旨在使學生能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為將來更快地適應生產工作做好準備。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