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平面設計課程具有知識更新快、動手能力要求高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逐步具備就業市場需要的專業能力,實現學習和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那么,教師應該通過哪些途徑和手段,在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創新熱情,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在平面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自信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例如:筆者給學生布置一個題目《廣播操比賽的招貼廣告》,先提問學生:“如果你想做好這次比賽招貼廣告,會怎樣做呢?”大家思考幾分鐘后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要主題新穎,有的說要別具一格、色彩亮麗等,大家都說到了創意。筆者繼續引導:“想象一下咱們去商場或者逛街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非常吸引人的招貼,為什么會被吸引,是因為創意、色彩,還是別致的圖案?”筆者讓學生思考后畫出大概思路。然后利用多媒體打開一些知名設計師做出的創意,讓大家一起欣賞和分析,再對比自己的思路,看看自己可從哪些方面做出改進。這樣,學生的靈感被激發出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電腦上制圖。此時,教師可巡回指導,發現好的創意要給予表揚鼓勵,對于思路還不是很清晰的學生,要找來好的案例給他們講解,使其明確思路。這次作業學生都完成得非常好,大部分作品都噴繪出來張貼在校園里,這使他們在體會到成就感的同時也提高了創作熱情。
二、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創新興趣
平面設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和差異,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也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使其創造能力得以發展。例如:有些學生的創作傾向于色彩艷麗、圖案夸張,那么就要鼓勵他們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多創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對于思路尚沒有打開的學生,也應加以鼓勵,讓他們多欣賞優秀作品,善于觀察和收集生活中美的創意。
三、加強自主實踐操作,提高創新能力
自主實踐學習就是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實踐操作與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創新能力。因此,在平面設計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的指令性操作應盡量少些,學生的自主探索性操作應多些,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感知。例如:在圖文廣告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欣賞作品,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最后再引導學生觀察作品,(如作品畫面的結構屬于哪種類型,色彩與主題表達的關系,以及文字在畫面中的位置擺放)。利用這種引導觀察的方法,加強學生自主實踐操作和思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其創新能力。
四、營造創新空間,激發創新靈感
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情境,這樣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才會更強,設計的方案才會更具有想象力。在教學中教師可多介紹一些國內外的優秀設計案例,讓學生去分析,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才能。學校應多與社會聯系,找一些真實的案例,如商業性設計,布置給學生,這對學生也是一個挑戰。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多啟發、引導他們,要善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空間,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化學生創新的情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創新。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平面設計教學的重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思維活動”和“學生創造意識”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學生去想象、探索、發現。
(責編 陳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