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彥
自2009年起,為了激勵更多的優秀學子積極報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讓其能學習在杭州、發展在杭州、創業在杭州,杭州銀行與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每年入學的新生中,設立新生“鉆石”獎學金,獎勵那些高考成績優秀的新生。然而,這些高考成績中佼佼者在大學的發展狀況又如何?是否仍然一如既往優秀?這些優秀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如何?這些問題仍然有待探索和解答。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特開展此次調查活動,借助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等形式收集相關數據和材料來更準確地掌握這些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發展狀況。通過此次調查活動的開展,對于學校而言,有利于更好地反思高職人才培養的工作,通過制定更有效措施和方法來改進學生成長成才的狀況,特別是優秀學生。對于學生而言,也能通過了解優秀學生的發展軌跡,更好地激發促進自身發展的積極因素,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提升就業競爭力。
一 調研時間和對象
調研時間:2013年11月~2014年3月
調研對象:
(一)問卷調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校“鉆石”獎學金獲得者(2009級至2012級)共106人。
(二)現場訪談: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校“鉆石”獎學金獲得者(2011級和2012級)共18人。
二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問卷共設計40個問題,包含在校“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基本信息、性格、心理及情感方面狀況、在校學習及參與活動方面狀況、以及自我提升、職業規劃和對學校評價等五個方面。訪談主要包括10個問題,包括對教學工作及學生活動的評價,對于大學生活的思考以及自身未來的發展等。
三 基礎數據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校“鉆石”獎學金獲得者(2011級和2012級,不含2013級)共有64人,向可聯系到的64名在校學生發放問卷64份,實際回收問卷62份,回收率96.86%,其中有效問卷為62份。已畢業的“鉆石”獎學金獲得者(2009級和2010級)共有77人,向其中可聯系到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51份,實際回收問卷47份,回收率為92.16%,有效問卷為44份。對這前后共106份有效問卷采用了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了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處理。基本數據如下。
(一)性別及省份分布情況
在本次受訪者中,男生共有19名,占受訪者總數17.9%,女生共有87名,占受訪者總數82.1%。其中來自本省學生有51名,外省學生有55名,各占受訪者總數48.1%和51.9%。
(二)考生類別、生源類型及專業分布情況
在106位受訪者中,2009級學生有30名,2010級學生有8名,2011級學生有30名,2012級學生有32名,其中來自統招統考學生有92名,占受訪者總數86.8%,單考單招學生有14名,占受訪者總數13.2%。文科生源有57名,理科生源49名,各占受訪者總數53.8%和46.2%。這106名受訪者在校所學專業共有10個,基本涵蓋了學校現有主要專業,其中金融財會類學生最多,共有88名學生,占受訪者總數83%,并且金融類專業依舊是統招統考學生所選擇的熱門專業,共有48名學生選擇了金融管理與實務和國際金融兩個專業,占統招統考學生總數52.2%。
四 “鉆石”獎學金獲得者表現優異的方面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發現作為“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進入大學甚至大學畢業之后依然有不少突出的亮點令人關注,其優勢保持一如既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成績優異、獎學金獲得者眾多
作為“鉆石”獎學金的獲得者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依舊突出。通過調查數據,我們發現42.5%學生依舊保持遙遙領先,共有45名學生在校學習成績位于班級前十名。班級排名10至20名的學生共有31人,占受訪者總數29.1%。學習成績是學生綜合測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綜合測評的分數與學習成績關系緊密。數據顯示,共有71名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位于班級前20名,占受訪者總數67%,其中40名學生綜合測評分數位于班級前十名,占受訪者總數37.7%,31名學生綜合測評分數位于10至20名,占受訪者總數29.2%。
眾所周知,獎學金的獲得與否與學生大學期間的表現有著密切關系,是評判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優秀的重要衡量標準。調查數據顯示,作為“鉆石”獎學金的獲得者,其中63名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自己努力仍然獲得各類校內獎學金,占受訪者總數59.4%。在這63名學生中有14人次獲得過一等獎學金,有12人次獲得過二等獎學金,各有23人次獲得過三等獎學金和素質拓展獎學金。19名學生獲得了校外獎學金,占受訪者總數17.9%,在這19名學生中有16人次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3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另外,29名學生獲得了學院各類外設獎學金,占受訪者總數27.4%。在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中,有9人同時獲得了校內獎學金和校外獎學金,有5人同時獲得了校內獎學金和外設獎學金,更有7人同時獲得了校內獎學金、校外獎學金和外設獎學金。
(二)專業課程滿意度高、各類技能證書多
“鉆石”獎學金的獲得者在對所學專業課程滿意度調查上,數據顯示,共有58名學生表示滿意及很滿意,占受訪者總數54.7%,僅有4名學生表示不滿意,占受訪者總數3.7%。對于在校期間考取各類證書,有68名學生持積極態度,參與各類考證活動,占受訪者總數62.3%。僅有8名學生表示自己不太積極參與考證活動,占受訪者總數7.5%。在英語等級考試中,在受訪者中有94名學生在校期間通過了英語相關等級考試,占受訪者總數88.7%,僅12名學生沒有。在各類職業資格證書數量統計上,有19名學生獲得了2本證書,占受訪者總數17.9%,23名學生獲得了3本證書,占受訪者總數21.7%,19名學生獲得4本證書,占受訪者總數17.9%,更有5名學生獲得了5本及以上證書。endprint
(三)擔任學生干部比例高、社團活動參與積極
通過受訪者數據顯示,“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中有66人擔任班級學生干部,占受訪者總數62.3%。44人擔任系部學生干部,占受訪者總數41.5%。其中18人既擔任班級學生干部又擔任系部學生干部,占受訪者總數17%。還有9人擔任院級學生干部,占受訪者總數8.5%,其中4人既擔任班級學生干部又擔任院級學生干部,更有2人同時擔任班級、系部及院級學生干部。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在受訪者中有42名學生在校期間發展成為黨員(預備黨員),占受訪者總人數39.6%。
學生社團作為發展創造性思維,激發自我積極性,展現自身個性的學生自發組織,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和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陣地和搖籃。數據顯示,“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中共有96名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各類學生社團活動,占受訪者總數90.6%。其中61名學生參加過社會實踐及公益類社團活動,占受訪者總數57.5%。社交聯誼類社團活動同樣是學生參加的主要社團活動,有35名學生選擇,占受訪者總數33%。32名學生表示參加過學術科技類社團活動,占受訪者總數30.2%。文化藝術類和表演藝術類社團活動學生相對參加較少,各占受訪者總數25.5%和19.8%。
(四)就業狀況良好,收入尚佳
通過抽樣調查我們發現,已畢業的“鉆石”獎學金獲得者現在都受雇于全職工作,其中有20人從事銀行柜員工作,占受訪者總數45.5%。8人從事文職工作,占受訪者總數18.2%。銷售經紀工作與會計工作各有4人從事,各占受訪者總數9.1%。另有8人從事其他相關工作。關于收入方面,有8人第一份工作月薪是3000至4000元,占受訪者總數18.2%,有16人第一份工作月薪達到4000元以上,占受訪者總數36.4%,另外20人第一份工作月薪在2500至3000元,占受訪者總數45.5%。數據說明,大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畢業后從事與自己專業對口的金融工作,并且收入尚佳,表現令人滿意。
“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上述方面呈現優異,究其內在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自我認識清晰,對自己在校期間學習的目標明確。“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具有清晰的自我認識,因此才能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點及能力特長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數據顯示,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有22名學生表示對自己非常了解,有49名學生表示比較了解,共占受訪者總數66.9%,可見,自我認識明晰是“鉆石”獎學金獲得者繼續保持優秀的基本因素之一。
同時,在此基礎上,在校期間明確學習目標,可以讓這些高考成績優秀的學子在大學期間學會抵制那些令人分心的誘惑,專心致志于自我學業及技能提升上,避免不必要的分心,良好地規劃好自己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不斷致力于實現更高的目標。
2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抗壓及自控能力。“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校期間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合理計劃、安排和調整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充分利用校內一切有效資源,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作為“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也承受著比一般學生更大的壓力,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數據顯示,在學習成績排名班級前十名的學生中有22名表示自己的壓力大,占受訪者總數20.8%。周邊競爭壓力大,一方面考驗著“鉆石”獎學金獲得者自身抗壓能力,讓其將壓力轉換為動力,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也讓“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努力去排除外界的干擾,不斷提升自控能力,專心于自身的發展,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3團隊合作能力強,能處理好大學期間的各種人際關系。“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和其他新生一樣,進入大學之后急需面對生活上的獨立和自理,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一人打理,有效處理好與同學、老師等各種人際關系。數據顯示,那些優秀“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校期間能積極參與到系部及學校組織的各項社團活動,在各個方面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能,努力增強自己的信心,學會為人處世方面的技巧,為自己今后畢業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 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表現欠佳及原因分析
透過數據,通過訪談,我們也發現作為一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進入大學之后發展并不如人意,雖然剛進入大學時還有一定的優越感,畢竟獲得“鉆石”獎學金是對其之前學習結果的一個肯定,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獲得,但是經過一學年以后這種優越感就蕩然無存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成績已經不是唯一衡量的標準,還是得靠自己不斷努力,全面發展才能在大學立足。
另外,一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也表達了自己對大學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感,當年進校之初想象得很美好,懷著更多的憧憬,但是現實畢竟是現實,他們中很多人認為大學的競爭比初中和高中還要激烈,不僅僅在學業上,還有就業、學歷,等等,因此有時就變得非常迷茫和不自信,還有許多不足需要去提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自身綜合素質弱
通過調查發現,在受訪者中有10名學生成績位于班級30至40名,占受訪者總數9.4%,更有6名學生成績位于班級40名開外,占受訪者總數5.6%。該數據說明作為高考成績優秀者仍然存在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成績不甚理想。
綜合測評數據能較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數據顯示,在受訪者中有12名同學綜合測評位于班級30至40名,占受訪者總數11.3%,還有7位同學位于班級40名開外,占受訪者總數6.6%,可見,一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大學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發展并不順暢,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二)部分學生職業技能缺乏及參與社團活動率低
透過數據,我們發現在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上,仍然有12名學生至今未通過,占受訪者總數11.3%,同時在職業考證方面,有31名學生還未獲得一本職業資格證書,占受訪者總數29.2%。同時,數據也顯示,有10名學生在校期間未參加過任何一種社團活動,占受訪者總數9.4%。另外,還有28名學生在校期間也未曾擔任過任何學生干部,占受訪者總數26.4%。上述這些數據表明,存在一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校期間并不努力于自身學業上,對于基本的職業技能方面及學校組織開展的各類社團活動也不熱心,因此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endprint
(三)部分學生職業規劃不清楚,自我狀態滿意度低
通過數據,我們發現在校2011級和2012級學生中有17名學生表示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不太清楚,占62名在校受訪者總數27.4%,還有2名學生表示完全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同時,對于自我狀態滿意度上,在校2011級和2012級學生中有10名學生對自我狀態表示不滿意,占62名在校受訪者總數16.1%,另外,還有3名學生表示出很不滿意自己在校狀態。
在關于自己能力在學校期間是否得到發揮,在校2011級和2012級學生中有43名學生認為自己能力部分得到了發揮,占62名在校受訪者總數69.4%,除此以外,還有8名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能力基本沒有發揮,占62名在校受訪者總數12.9%。上述數據說明,對于這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學校仍然需要予以關注。
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上述方面表現欠佳,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自我認識能力不足,有些過于理想化。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自我認識能力不足,有些過于理想化。眾所周知,大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令人向往,然而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一直接受高中嚴格管理的影響,然而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較大的轉變,人與人之間交往方式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因此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受到這諸多轉變的影響,一時間難以適應,自我認識能力不足。雖然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但現實中自己能力還不足以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樣他們自身心中想象的自己與現實的自己就存在著距離與矛盾,進而導致他們對自己性格能力及特長的認識有所偏頗。
第二,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校期間學習目標不是很明確,不太愿意也不會為自己設定目標,更習慣于一切順其自然,得過且過,在大學里隨波逐流。另外一些學生學習動力也不足,想學就學,即使有目標,也是一時心血來潮,僅僅定位于期末考試成績優秀上,不會合理為自己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對于自己大學的學習沒有清晰的目標與期待,盲目從眾。
第三,自我約束力不足,自控能力差。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在大一開始時,對自己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充滿熱情,也具有較為明確的目標,同時也會為自己制定大學學習生活的計劃。然而大學生活豐富,課余時間相對充裕,也不像高中時期被老師嚴格約束,很多學生也就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下松懈下來了,課余時間沉迷于宿舍上網。數據顯示,在受訪者中有64名學生課余時間主要活動就是宿舍上網,占受訪者總數60.4%。在訪談中有位大二的女生這樣說,“我開始的時候對自己是有目標的,但是一旦到了去實施目標的時候心里就不斷地去推遲,時間一長,也就沒有什么目標了,不知道自己在大學究竟要干什么了。”
第四,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并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眾所周知,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之所以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除了源于自身努力外,更在于高中階段學校高壓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高考準備期間,家長和老師都高度重視其每時每刻的表現,加上自身在這種高強度壓力下所迸發出的拼搏動力,故而能通過沖刺取得優異成績。然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大學后,學校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高中階段,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也未像高中老師一樣主動關心其成長,加上外部考試壓力的消失,導致這部分“鉆石”獎學金獲得者一時間難以適應而無所適從。
六 調查小結與反思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進入大學以后作為曾經高考成績的優秀者其發展軌跡可謂多種多樣,既有一如既往地保持優秀,在大學中如魚得水、發展順利,也有一落千丈,在大學中舉步維艱,更有在大學中默默無聞、普普通通。可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世事無常。其中影響學生良好成長的因素眾多復雜且互相交叉影響,所以無論是個人原因還是學校、社會等原因都會對其良好成長產生影響。眾所周知,一個人行為的最終改變是由內而外發生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讓這些曾經優秀的學生更好更快地成人,就必須使其內在的主觀因素得以改變。對于學校而言,學校需要整合構建外部環境與學生內在因素之間的對應聯系橋梁,通過外部環境因素的介入來培養、熏陶、教化、影響學生的內在品質、動機、行為等發生變化,才能達到幫助其良好成長這一目的。為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可以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強師生聯系
高職院校應重視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調查顯示,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學生更多愿意向朋友和同學傾述,而不愿意向老師說明。可見,學生的情感依賴主要是朋友、同學和父母等,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教師對一個班級良好的班風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而良好的班風建設是促進學生之間良性影響的重要手段,通過班級積極向上風氣的建立,必會對學生產生正能量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學生工作中積極努力構建與學生溝通對話的平臺,多通過開展座談會、深入寢室交談等活動形式,及時發現學生在大學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對之進行有效的心理及行為干預和教育,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多予以關注和關心,共同幫助學生健康良好的成長。
(二)關注學生心理
高職院校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心理,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參與有助于認識自己,提升自身習慣及性格優勢的活動。大學生正處于從青春期步入成熟期的關鍵時刻,良好自我認識、習慣及性格的形成在這個階段顯得非常重要。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持續關注學生心理狀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來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例如創造更多條件讓學生參與各類素質拓展訓練活動,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積極去思考“我來大學做什么”“我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我該怎樣去適應社會”,幫助他們在參加這些活動中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節自我,獲得一個理性的、客觀準確全面的自我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其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奠定強大的心理基礎。
(三)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高職院校應尊重學生差異性,重視個性化教育,注重從學生需求出發,多因勢利導開展素質教育。眾所周知,如何結合時代特征和學生需求開展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人際溝通能力活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成長的速度和效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各類社會實踐和專業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形式上,針對學生多開展諸如課外專項輔導、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形式多樣的素質能力提升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還可以不斷深化學校固有的社會實踐和專業教育的優勢和特色,形成良性互動與發展,真正做到從學生需求出發,因勢利導提升學生素質能力。
(四)加強環境育人
校園是學生在大學期間置身其中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同時它還是一個開放、包容兼收的地方。高職院校一方面可以充分考慮在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來加強校園文化氛圍建設、生活環境改善、社團組織管理等;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構建各種討論與思辨的平臺,讓學生能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學會判斷和批判。同時還要對那些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各種思潮、行為加強監管,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金江,陳智鑫,馮迪.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因素分析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3).
[2]陳麗萍.試論影響大學生成才的基本因素[J].蘭州學刊,2004(1).
[3]史華楠,周志進.論大學生學習成才的內外動力系統[J].高教建筑教育,19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