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群體的優勢,促進學生個性張揚,促進課程三維目標的達成。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但目前,有些學校教學班規模較大,每班60-70人,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看起來熱熱鬧鬧,但較多時間沒有得到多少實效。另外,有些競賽課和研究課,為了便于小組合作交流,也便于教師操作,只讓基礎好的學生參加競賽課和研究課的學習,而其他學生則被留在教室里自習,這無疑給后進生幼小的心靈抹上了一層陰影,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對自己學好語文產生了懷疑,喪失了信心。基于這種情況,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大班條件下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需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優化組合為原則
由于大班人數較多,如果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每班就達到十六組以上之多,教師在輔導小組討論時,難以做到到每個小組去傾聽和指導。因此,可以把學生分成6-8人一組,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性別等差異,好、中、后進、男、女搭配,尊重學生自愿,教師適當進行調整,便于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把學生搭配成7-9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后,選派一人任小組長,小組長一般由學習成績較好、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學生擔任,并適時輪流擔任,使組內平衡發展,并要求小組成員的關系民主平等,能互幫互促。教師還應經常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給他們一些課余語文實踐活動的任務,如,主辦語文手抄報、出趣味語文黑板報、完成一些在網絡上查閱資料的任務等,并比一比哪個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在合作學習中,讓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既加強了組內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使每個學生都產生小組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尤其是后進生,在組內能得到的一些幫助是教師難以給予的,因為有時同齡人的幫助比教師更貼近后進生,更具實效。
二、組織教學是關鍵
在大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來說,最感困惑的問題就是如何組織教學。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后,同一組內2-3個基礎好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說個不停,而其他幾個學生有的表情木然地聽著,有的則在自顧自地玩,還有的左顧右盼等待著教師叫停,而教師則走馬觀花地在每個小組停留一會兒,也沒認真傾聽和進行某些方面的指導,就回到了講臺上。到全班交流時,有的學生還沉浸在剛才的討論之中,有的學生繼續做著小動作,教室里顯得亂糟糟的,學生的思維很難回到課堂上安靜地集中精力學習,這時教師的臉上也出現了無奈的表情。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顯然沒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形同作秀。因此,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工作到位是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獲得實效、從形式走向實質的關鍵。
教師要善于組織引導,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一,訓練學生會聽。
教師要經常培養和訓練學生“會聽”的能力,無論是聽教師的提問還是聽同學的發言都能聽完整,不在中途隨意打斷。有的學生喜好表現,往往還沒有聽明白意思,就迫不及待地搶答了。同學發言時經常發生如下現象:當同學的發言不對或是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時,有性急的學生就在中途脫口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應該用眼神和手勢,必要時用語言,予以制止。教師要注重教育全體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如,全班交流時,教師提出:“看誰聽得最認真!”小組代表發言結束后,教師問:“聽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這位同學說得對不對?”“你有和他不同的想法嗎?”對聽得好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鼓勵他:“你聽得很認真”,“你很善于聽別人講話”,等等。
第二,培養學生會說。
教師應該要求學生不但要“會聽”,還要“會說”“善辯”,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要敢于提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要有理有據,要把話說完整。如,引導學生品讀《背影》中令人感動的語句時,教師可這樣激趣:“這篇課文中幾次寫到了父親的背影,請同學們仔細品讀,每一次都帶給了你哪些不同的感受?”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激情,又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特色的過程中,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第三,引導學生產生合作需求。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是建立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出示題目后,教師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很多學生都想說,但也有學生的注意力不在這里。為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然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代表發表自己的意見,接下來讓學生分組完成探究任務。
第四,要求學生遵守紀律。
大班條件下,教師組織和調控小組合作學習的難度較大,弄不好小組合作學習形同一盤散沙,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同時在對小組進行指導時,要促進小組成員達成共識,再有序地組織全班交流。這些必須在組織紀律的約束下進行,以避免小組產生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從而使整堂課的學習處在“活而不亂”中。
三、公正評價促公平
公正評價,對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鼓勵和欣賞是催化劑,能讓學生看到自己小組的優勢和不足,知道自己小組與其他小組間的差異,使他們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還可以用眼神和手勢等無聲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支持和鼓勵,使學生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會日漸濃厚,有時會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主動提出進行小組討論,因為在小組討論中,他們能夠盡情展開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