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整體消費中,大學生的消費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消費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也逐漸發生變化,消費行為與心理彼此相互作用和影響,進而形成比較獨特的一種群體性的消費特點。本文就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以及消費心理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大學生是當前社會消費中的重要力量,他們是市場未來消費和潮流的主要引領者,作為比較特殊的群體,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會有比較特殊的特征,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改正不正確、不合理的消費行為,促進大學生消費能力的提高。
一、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
1.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1)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社會中比較特殊的一個消費群體,他們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但是在消費中卻表現出時尚、新潮的消費特點,在消費過程中帶有更多的情感因素。他們不僅要求商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還需要商品美觀、能夠滿足心理上的愉悅感。大學生對外界事物的理性認識還不夠,大多依靠感性認識,當外界事物對他們的情感產生一定影響時,他們就會跟著感覺做事。而且隨著大學生獨立性的逐漸增強,他們在消費時更多依靠直覺和情感,容易感情用事。
(2)形象消費
當前的大學生不再是只會學習的學生,他們追求時尚、感性、率性,在消費時容易出現沖動。在物質以及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大學生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而且隨著社會就業壓力以及人力資源的緊張,大學生們不得不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形象魅力。
2.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1)盲目消費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不愿在消費過程中聽從家長的安排,開始要求自我選擇,自己對消費性行為進行支配。大學階段的學生十分愿意交朋友,聚餐、出游等活動都需要經濟條件作為基礎,并且這些資金都能夠為自己的所支配,大部分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就需要依靠家長的幫助,但是這種突然由自己進行金錢支配,很多學生由于沒有計劃會出現盲目消費不理性消費的情況。
(2)虛榮、攀比心理
大學生在滿足了自身的物質以及心理需求后,需要獲得尊重需求,他們所做的各種努力就是為了獲得他人的尊重。在消費領域中,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追求其實是一種炫耀的心理表現,而攀比心理是一種好勝心,在消費過程中相互攀比、追求時尚與流行。
(3)戀愛消費和超前消費
在大學生的戀愛過程中,攀比心理和虛榮心理也是比較強的,大學生認為戀愛不僅是甜蜜浪漫的,也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做基礎的。而且當前社會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大學生中出現很多超前消費、透支消費的現象。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消費觀念的途徑
1.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主要是由大學生的自身因素影響的,因此大學生應積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對自己的消費行為做出科學的規劃,消費計劃要與自己的經濟能力相符合,并且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避免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大學生在消費時應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出現盲目攀比、虛榮等消費心理,很多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容易受到自己的情感的影響,盲目做出消費的決定,因此應在大學生中提倡文明消費的行為,避免不良消費現象的出現。同時,要引導大學生形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2.學校要加強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教育
學校應對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以及消費心理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做好教育工作,邀請專家進行教學指導,對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指導。對大學生的消費問題進行對比和分析,根據不同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個別指導,更好的了解學生消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對大學生的消費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同時,應將大學生的消費教育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工作中,將大學生的消費問題作為長期的工作重點抓,教會學生自立,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家庭的負擔,同時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理念。學??梢约訌娕c企業和社會的合作,為學生尋求更多勤工儉學的工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良好的生活作風。
三、結束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主要力量,是整個社會未來消費的引領者,他們的消費行為和心理將對消費市場產生一定的作用。當前,大學生的消費中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應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重視程度,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
參考文獻:
[1]聶本武,廖雪蓮.三峽大學大學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4(13):245-246.
[2]汪勇剛.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4,13(20):137-138.
[3]高蕾,李佳,馬麗,趙冬芹,李艷菊,李晶.西藏大學生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31):178-179.
作者簡介:鄭甜甜(1982.04- ),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