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功
目前,學生的心理障礙越來越成為困擾學校家庭的一大問題。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作為學校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通過方式各異不同方式的心理教育,啟發、幫助、指導學生克服與消除各種心理障礙,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使他們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下面就幾種比較典型的學生心理障礙談談對其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嫉妒心理的教育
嫉妒心是在學生當中存在較多的一種心理,嫉妒心如果正確引導,就會激發學生積極進取,拼搏向上。如果不能適度控制學生的嫉妒心,就會走向反面。嫉妒心理一般表現為心胸比較狹隘,特別喜歡猜疑、貶低別人,還有的比較喜歡制造惡作劇,使得同學關系緊張,自己的心理也處于壓抑狀態。對于持有這種心態的學生,一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利用各種機會啟發、誘導他們學會理解,體諒別人,心胸一定要開闊;二是要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優勢,人無完人,要引導他們在向別的同學學習的同時,要盡可能的發現自己的長處,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與優勢,各顯其能,各有所長;三是鼓勵積極超越,使學生建立自信心,分析自己的不是,學習和借鑒別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
二、自卑心理的教育
在當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占有一定比例。但凡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家庭狀況不是很好,或者外貌上有一定缺陷的學生。還有部分學生是長期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導致他們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這部分學生總覺得世道對自己不公,其表現出為難情緒,沮喪,萎靡不振,不思進取,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對這種心態的學生,首先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愛,讓他們多和同學交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良好地教學氛圍,多關注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這些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千方百計的喚起他們的激情。同時,要盡量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內容讓這些孩子參加,使他們在活動中找到樂趣,找到自信。同時,還要創設一些活動,偏重于這些孩子,給與他們更多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感到成功的喜悅,并在成功中逐步樹立信心,感到自己并不比別人差。
三、執拗心理的教育
執拗心理是一種很典型的個性心理特征,往往表現出固執己見、任性、自負、愛逞強。對于這種心態的學生,切不可采取強制高壓手段,這樣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進而導致逆反心理。教師針對這種學生,要多接觸他們,要多和他們溝通、了解,熟悉他們的心理變化,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給機會讓學生參加層次比較高的有關競賽活動,使其暴露自己的不足,認識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從而減少盲目的自信。同時,教師要注意在不挫傷這些孩子自信心的情況下,給他們適當增加一下學習的難度,多給他們一些挑戰自我的機會,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艱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使他們克服那種盲目自大的心理。
四、急躁心理的教育
存在急躁心理的學生往往遇事心緒急躁,坐立不安,比較愛發脾氣,說話聲音較大,易沖動,愛發怒,摔打東西,情緒波動比較大,有的甚至會發生過激行為。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加以正面疏導。一是采取目標轉移法,當這些學生碰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多想想自己高興或愉快的事,找別人談天說地,或者參加一些體育文藝娛樂活動等;二是采取溝通法,當這些孩子與同學或者其他人發生矛盾時,可引導他們暫時避一避,隔一段時間后,選擇合適機會進行溝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三是采取理智思考法,若這些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受到挫折時,教師要先引導他們冷靜,先控制住情緒,然后通過理智的思考,反思一下,總結經驗教訓,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采取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控制能力,使急躁,沖動心理得到不斷改善。
五、膽怯心理的教育
膽怯心理的學生大多會出現膽小怕事、瞻前顧后、容易緊張、優柔寡斷、怕冒風險等。膽怯心理往往和自卑心理結合在一起。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除了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讓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外,還應該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敢于說話,善于說話。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多關注這些學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如在班干部的任命上,多讓他們鍛煉;在主題班會上讓他們即興發言,鼓勵他們站在臺上說話,就是三言兩語,也能鍛煉他們說話的勇氣;開辯論會,給他一個辯論題,操作課讓他先做,讓他多參加一起激烈的比賽等。這樣就可以逐步消除他們膽怯、怕丑、怕失敗的心理障礙。
六、依賴心理的教育
現在,獨生子女在學生中占絕大多數。由于受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方式的缺失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依賴心理普遍比較嚴重,多表現為比較脆弱、自制力較差、自理能力不強,什么事都是以等、靠、要、看,少見主動性,害怕吃苦,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一是開展多種主題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擬定活動方案,包括開展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措施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二是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社會調查、參觀學習、遠足、野炊等;三是加強體育鍛煉,培養克服困難,努力拼搏等優良品質。
總之,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種方式,采取不同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