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嶺
【內容摘要】快節奏的時代造就了快節奏的英語課堂,快節奏中浮現出很多弊端。本文對當前初中快節奏英語教學帶來的不利因素進行分析,呼喚“慢英語”教學,并讓學生徜徉在“慢英語”中。
【關鍵詞】快節奏 ?慢英語 ?快樂學習
一、現狀分析:快節奏帶來的“瘋狂英語”
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讓一切都加快了節奏,很多事情不及思考就過去了。很多時候教師和學生在學校像機器一樣高速旋轉著,來不及進行理性的思考。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教學以追求“高效”為名快節奏的展開著。那么,學生喜歡這種“高效”教學模式嗎?筆者對身邊很多今年讀初一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比小學下降了,原因就是對快節奏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很難適應。
如今的初中英語課堂,老師為了追求“高效”,精確計算著課堂上每一分鐘的利用。有一位老師曾自豪的告訴別人,她5分鐘可以給學生默寫多少詞組,她本人說話的語速就像“機關槍”一樣。在很多英語公開課中,同樣為了追求“高效”,老師們忙著切換一張張的幻燈片,學生們還沒從眼花繚亂中回過神,一個又一個的環節就已經過去了。然后老師高速的進行語法講解,學生高度緊張的記錄筆記,失去了應有的思考。公開課中經常出現的學生小組活動,在平時的課堂上其實很少出現,因為“太費時間”。閱讀也是囫圇吞棗,沒有樹蔭下愉悅的美文閱讀,有的多是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的作業式閱讀。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進入“瘋狂英語”時代了嗎?
二、原因梳理:繞過“高效”看本質
顯然,這種快節奏教學模式所追求的“高效”背后隱藏的還是“分數”,教學活動是圍繞“中考指揮棒”展開的。大家都知道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在“分數”面前,這一點顯得黯淡無光。老師們課前認真的備好課,上課的目的往往是完成預設的任務,這樣一來勢必導致教師快節奏的展開既定教學環節,不浪費一點時間,更不愿出現任何課堂意外。
(一)再現預設鎖定了教師的思維
課堂教學依照教師的預設一環環展開,一步步完成。看上去很順利。但其實這樣一來暴露出一個問題:教師為了展示自己的教學預設,不敢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愿讓學生選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更不希望在課堂上出現于自己預設相悖的狀況。以“生”為本的教學本真被掩蓋了。教師更忽略了學生本身是不同的,接受力也是不同的,課堂上可以緊跟老師腳步的往往是優生,基礎差的學生或是疲于奔命,或是逐漸放棄。最終出現“少數尖子生當主角,多數學生做陪客”的局面,導致課堂缺乏活力。
(二)任務心理加快了教學的節奏
很多老師給自己規定,一節課必須完成計劃的任務,感覺有點來不及時,就不顧學生是否能接受,只管加快步伐。加快語速,加快幻燈片的呈現,加快提問的節奏,催促學生快速記錄,總之就是一個“快”字。該拓展的不拓展了,該詳細解釋的草草了事,該強化訓練的簡單練,該學生思考的改為老師直接告知。在這種任務心理主導下,教學節奏如何慢的下來?
(三)按部就班阻止了課堂的生成
由于教師按部就班的實施教學計劃,特別是在進行公開課的時候,為了維持完美的45分鐘課堂模式,教師害怕課堂出現教學意外,所以當課堂出現生成時,教師往往輕描淡寫的帶過,甚至有時直接忽略。比如某一節公開課,教師在教對話?What's your father's job?突然有同學提問:“老師,我爸爸是公務員,怎么說?”老師一愣,然后回答:“以后告訴你。”隨即繼續自己的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中很重視課堂生成,教師怎能簡單忽略?教師此刻可以合理利用這一契機,對學生說:“可能我們很多同學家長的職業是書上沒有的,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查一下,明天我們來一個“職業名稱show”。借此對學生布置一個小任務,激發他們的好學心。
三、解決之道:融入“慢英語”,使教學張弛有道
“欲速則不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古訓就是慢教育的真諦。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彼枰吧罡氉魇降年P注與規范”。教育是需要一字一句地慢慢熏陶,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進行。張文質先生也旗幟鮮明地提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他說,“好的教育一定是慢的”。
“慢英語”不是說放慢所有程序的慢慢教,而是說語言知識的吸收需要一個過程。該快的還是要快,但是該慢的必須慢下來。
(一)讓學生在“慢讀”中體味
1.長期不懈的朗讀
很多時候,老師們注重于知識點的講授,因而忽略了朗讀。英語學習沒了朗讀就好像珍珠沒了光澤。朗讀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在朗讀中體會課文語境,加強知識記憶,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培養英語語感。
學習新課文前,可以安排學生在家朗讀課文,要求達到基本流利。課前做好預讀,有了這個基礎,課上就不怕時間不夠了。課上全班的齊聲朗讀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要求學生每天的課上全班齊讀5到10分鐘。這看似會花去很多時間,但這種細水長流的方式很有效果:學生朗讀課文流利而整齊,即使成績不太好的同學課文也是讀的相當流利,為今后的口語考試打下良好基礎;學生的聽力水平穩步上升,會讀就能聽懂;學生充滿學好英語的自信,因為至少他們擅長朗讀。
2.情感升華的細讀
在平時做到的閱讀理解題目中,有一些對學生很有教育意義,這種文章我都會放慢速度,細細和學生一起體會。我發現閱讀這種文章時,學生很喜歡,聽的特別認真。閱讀中他們可以看到人間百態,可以感受到人間真情,可以學會明辨是非,可以學會如何幫助別人……很多很多。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彼晕覀冊谟⒄Z教學中絕不能只教學生英語知識,更應該在教學中滲入情感教學。
3.優美語篇的賞讀
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老師可以介紹學生讀一些英語經典美文,以提高英語掌析能力、閱讀能力及口語能力??梢赃x一些西方最受歡迎的經典短篇,其中包括勵志故事、幽默、散文、詩歌等,既有趣味性,又有啟智性;既可以開拓視野,又可以提升心性。賞讀美文不但會激發學習英語的動力,還會點燃學習英語的熱情,而且把英語學習提高到審美的層次上,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二)讓學生在“慢想”中理解
這里的“想”指的是“想象”,也就是英語學習中的情境創設。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時,不應總是依靠快速的口頭講述來指導學生學習。很多老師經常發牢騷:“這個知識點我講了好多次了,怎么還有很多人不明白,學生的記性怎么那么差?”原因極有可能就是老師只在單純的反復講解,沒有讓學生身處真實情境中。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放慢速度,引導學生進入相關情景,讓學生自己體會,這樣學會的知識掌握的才會牢固。以現行版英語教材8年級下第4單元Reading(格列佛初登小人國)為例,很多老師都覺得里面的文字讓學生很難理解,很不好教。我的做法是:課前讓學生在家預習,把課文先讀幾遍,對語言材料有一定了解。課堂上先播放一遍相關視頻,讓學生對故事場景有大致了解,接下去再放一遍視頻,這一遍是一句一句的放,讓學生明白每一句句子的場景。這樣一來,再學習課文時,學生頭腦中就會產生相應的情景,有些單靠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像move up over my stomach and neck, be tied to the ground, climb all over me, pull one hand free等等。有些地方視頻表達不是很清楚,我就再創情景。比如講到crash against是,我把英語書卷成筒狀撞向講臺,然后讓書彈到地上。這節課我上的很慢,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了,語言點掌握的也更快更好。
(三)讓學生在“慢思”中吸收
陶行知先生說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讓學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談,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不只是讓學生想,看,還要能思考。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并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要做的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例如:在教It is +形容詞+ of sb. to do結構時,學生自然會和It is+形容詞+for sb. to do結構混淆。老師應該列出句型結構,讓學生發現不同之處,然后展示多一些例句,給學生時間思考,甚至討論。讓學生通過思考自己發現:“of結構”使用的都是表示人的品質特性的形容詞。思考之后得出的結論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學生應放慢速度,進行思考,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后,不僅正確率提高,速度也會提升。
慢,滴水穿石,慢,聚沙成塔,慢,綠樹成蔭。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學習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奥⒄Z”慢的是知識吸收的過程。學習過程的慢是為了學習能力的更快提升。正因為這個“慢”學生才會有更高的學習興趣,才會有更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做到對所學知識更快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在這個過程里,教師對學生要多一分等待,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從容,讓學生放慢腳步,徜徉在“慢英語”中。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 張文質. 慢教育[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掌握英語課堂教學節奏[EB/OL]. 豆丁網.
[4] 潘勝. 在“快語文”中融入“慢語文”——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科研[C].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濱江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