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哲
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以教師上課講解為主,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課上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要求教育者對語文教育研究不斷深化,改進中學語文教學方法。語文是中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和重要課程,所以,語文教學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本文結合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分析改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對策,以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新課改要求中學語文教學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創新教學方法,提倡對話、合作與探究等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指揮者,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有關鍵的作用,當前教學不能只是講授課本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要在課堂上利用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例如,在教授一些課文時,我們可以采取讓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現課文情節。這樣的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學生在角色準備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幫助實現教學目的。
閱讀能力在中學語文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值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學者深思。只有不斷進行閱讀訓練,閱讀能力才會有所提升。如何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呢?我們可以通過影視教學法,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播放一些名著的影片,引起學生興趣,在學生對名著情節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導他們去閱讀書籍,這樣會讓他們在閱讀中更容易理解和有更深的感悟。
傳統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新課改的推進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在上課前可以通過提問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出的問題必須圍繞教學內容,幫助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問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課文講解結束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聯想之后可能會發生的故事,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悉心引導學生,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同時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語文教學要結合課堂實踐,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編輯 馬燕萍